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阻的意思、勸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阻的解釋

(1) [encourage and inhibit]∶鼓勵和禁止

善惡無所勸阻

(2) [dissuade sb.from;advise sb not to]∶勸人不要做某事或進行某種活動

你最好勸阻他别那樣幹

詳細解釋

亦作“ 勸沮 ”。1.鼓勵和禁止。《墨子·非命中》:“發憲布令以教誨;明賞罰以勸沮。”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堅隄防以杜決溢,明褒貶以彰勸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蘇文忠公墓志銘》:“公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阻。”

(2).以理相勸并阻止其做某事或進行某種活動。《明史·閹黨傳·焦芳》:“ 瑾 ( 劉瑾 )怒翰林官傲己,欲盡出之外,為 張綵 勸沮。”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你入過獄了,見過了死亡,即使你不能幫助我,可也不會勸阻我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勸阻是漢語中的常用動詞,指通過語言或行動說服他人停止某種行為或避免某種決定。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一是“勸”,即以理服人;二是“阻”,即制止或防範。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勸阻”強調在對方行動前進行幹預,通常帶有善意或責任感的動機。

從構詞角度看,“勸阻”由“勸”和“阻”兩個語素構成。“勸”本義為開導、說服(《說文解字》釋為“勉也”),而“阻”指阻礙、攔截(《廣雅》釋為“隔也”)。二者結合後,既體現言語引導的柔性,又包含行動限制的剛性。在實際使用中,該詞多用于人際關系或公共管理場景,例如“親友勸阻酒後駕車”或“警方勸阻詐騙行為”。

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勸阻”與近義詞“阻止”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側重事前的說服教育,後者偏重事中的強行制止。這種區别在司法文書中尤為顯著,例如民事調解常用“勸阻”,而法律強制措施則用“阻止”。

網絡擴展解釋

“勸阻”是一個動詞,表示通過勸說或講道理的方式阻止某人做某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分解

典型用法

  1. 場景:常用于人際關系中制止危險/錯誤行為

    • 例:朋友勸阻醉酒者駕車
    • 例:醫生勸阻患者過度節食
  2. 結構特點:

    • 可接雙賓語:勸阻+對象+内容 (如:勸阻青少年吸煙)
    • 常用副詞修飾:耐心勸阻、堅決勸阻

近義辨析

文化内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勸阻行為常體現「與人為善」的價值觀,《論語》有「忠告而善道之」的類似表述,強調善意引導的溝通方式。

如需更多語言學分析或具體語境案例,可提供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阿婉八方支援爆跳如雷卑攝鞭抶弊袴慚懼長材小試扯氣樗博淡食打顫兜末香掇拾餓漢兒童團發植穿冠歌咢公厠谷谷寒欠和煦烘染候禽換妾火雷嘉遇九齡掘起居遊瞰瑕伺隙克殄鱗羅俪祉芒昧蠻氈梅實銘識蘼蕪抹着閻王鼻子南禅寺評審破例千裡寄鵝毛頃久起柂權富權知羣萌日記本師表霜殿漱酒四脯着地筍籮啼笑皆非通介銅宅小巢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