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戽幹河蕩裡的水來捕魚的方法。 清 顧祿 《桐橋倚棹錄·市蕩》:“每歲寒冬起蕩,如青魚、連魚、鯇魚,亦艇載而出,坌集於市,名曰‘起蕩魚’。”
“起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起蕩(拼音:qǐ dàng)指通過戽水(即用工具排幹水)的方式,将河蕩中的水排幹以捕魚的傳統方法。這一方法多見于冬季,捕魚時需将魚群集中後捕撈,所得魚類稱為“起蕩魚”。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顧祿的《桐橋倚棹錄·市蕩》,記載:“每歲寒冬起蕩,如青魚、連魚、鯇魚,亦艇載而出,坌集於市,名曰‘起蕩魚’。”,說明其作為傳統捕魚方式的淵源。
在非專業語境下,“蕩”可單獨表示“擺動”(如蕩秋千),但“起蕩”作為固定搭配時,仍以捕魚方法為核心含義。
此詞屬于地域性較強的古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民俗或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桐橋倚棹錄》等古籍。
起蕩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在口語中,有多種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起: 拆分部首是立木,筆畫數為5。
蕩: 拆分部首是艹,筆畫數為9。
起蕩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是古代漢語演變而成的。起指開始、發生等意思,蕩指廣泛、泛濫的意思。組合在一起後,起蕩表示某種行為或情況廣泛擴散或發生。例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共同努力,阻止危機起蕩。
在繁體字中,起蕩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将起蕩寫為「起蕩」,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宣傳要讓社會各個層面都能夠接觸,力求讓其傳播範圍起蕩。
2. 這場演唱會的消息已經在社交媒體上起蕩,引起了很多關注。
組詞:起始、起源、蕩漾、蕩氣回腸。
近義詞:擴散、泛濫、傳播。
反義詞:局限、禁止、削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