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功的意思、獻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功的解釋

(1).獻上功績;報功。《詩·魯頌·泮水》:“不告于訩,在泮獻功。” 孔穎達 疏:“唯在泮宮之内獻其戰功而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這巡丁捧了罈子,到師爺那裡去獻功。”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這種東西﹞凡有可以欺淩的,他總想欺淩一下,也帶些……可以獻功得利的野心。”

(2).謂在冬祭時奉獻谷、帛等。《周禮·天官·内宰》:“佐後而受獻功者。” 鄭玄 注:“獻功者,九禦之屬。 鄭司農 雲:‘蒸而獻功。’” 賈公彥 疏:“謂内宰佐助後而受女禦等獻絲枲之功、布帛等。”《國語·魯語下》:“王後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社而賦事,蒸而獻功。” 韋昭 注:“冬祭曰蒸,蒸而獻五穀、布帛之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獻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獻上功績;報功
    指将功績或成果呈獻給上級或集體,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詩經·魯頌·泮水》中“在泮獻功”即描述在特定場合彙報戰功。現代用法如魯迅書信中提到的“獻功得利”,也隱含為利益而表功的意味。

  2. 冬祭時奉獻谷物、布帛
    古代禮儀中,冬季祭祀需獻上五谷、布帛等物品,如《周禮·天官·内宰》記載“佐後而受獻功者”,鄭玄注解釋為接受女禦等獻上的紡織成果。


二、語境與用例


三、相關文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獻功:詞義和來源

《獻功》一詞是指鞠躬緻謝,表示向别人或團體表達感激和敬意的行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鞠躬獻上一種代表他們所做出貢獻的工作或成績,來表達感激之情。

獻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獻功》的拆分部首為犬和力。其中,犬是表示狗的意思,也可作為一個部首用于構成漢字;力是表示力量的意思,也可用作部首。獻功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3。

獻功的繁體字

獻功的繁體字為「獻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關于獻功一詞,古時候可能以彳而代替現代的犬作為一個部首,并且可能會有其他些微的改變。

獻功的例句

1.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獻上了一部優秀的作品。

2. 在比賽結束後,選手們紛紛向觀衆鞠躬獻功,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3. 孩子們在感恩節時用手工制作的卡片向老師獻上他們的努力和進步。

獻功的組詞

1. 獻身:表示全心全意為某事或某人奉獻自己。

2. 獻策:表示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

3. 獻藝:表示表演或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獻功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感謝、緻謝、鳴謝。

反義詞:抗拒、忽視、不承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