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嗣法的意思、嗣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嗣法的解釋

(1).謂繼承法度或方法。 宋 吳炯 《五總志》:“﹝ 黃庭堅 ﹞始受知于 東坡先生 ,而名達夷夏,遂有 蘇 黃 之稱……噫, 坡 谷 之道一也,特立法與嗣法者不同耳。”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五·侈臣》:“ 段文昌 精饌事……家有老婢掌其法,指授女僕,凡閲百婢,獨九婢可嗣法。”

(2).謂繼承循守佛法。 清 黃宗羲 《前翰林院庶吉士韋庵魯先生墓志銘》:“餘觀今世之為遺老退士者,大抵齷齪治生,其次丐貸江湖,又其次拈香嗣法。”

(3).指繼承佛法者。 清 黃宗羲 《東星鑒禅師塔銘》:“遂寂世……塔於 東山鵲峰 之北,嗣法二十五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嗣法"是漢語中的一個佛教術語,主要指向宗教法脈的傳承關系,特指弟子正式繼承師父的衣缽、教法及法統地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文化背景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拆解

    • 嗣:繼承、接續(《說文解字》:"嗣,諸侯嗣國也")。
    • 法:佛法、教法或宗派法統(《佛學大辭典》:"法者,軌持之義")。

      合指弟子經師父認證,成為其教法正統繼承人的過程。

  2. 宗教内涵

    在禅宗體系中,"嗣法"需通過嚴格認證(如機鋒問答、印可證明),代表弟子已徹悟師父所傳心法,并獲授權弘法。例如臨濟宗以"心印相傳"為嗣法核心(來源:《景德傳燈錄》)。


二、曆史制度與演變

  1. 法脈傳承制度

    自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後,形成"一花開五葉"的嗣法譜系。嗣法弟子需獲師父付予"法卷"(傳承文書),如《五燈會元》記載趙州從谂禅師嗣法南泉普願的經過(來源:《五燈會元》卷四)。

  2. 與"法嗣"的關系

    "嗣法"是動态傳承行為,"法嗣"指完成嗣法後的繼承人身份。如黃檗希運嗣法百丈懷海,成為其法嗣(來源:《宋高僧傳》)。


三、文化影響與現代延伸

  1. 文化符號意義

    嗣法制度體現了中國宗法制思想在宗教領域的投射,強調"正統性",影響日本、韓國禅宗法脈延續(來源:中華書局《中國禅宗史》)。

  2. 當代應用

    現代佛教仍沿用嗣法儀式,但更注重對教義的理解而非形式繼承,如漢傳佛教寺院方丈的升座需追溯法脈源流(來源:中國佛教協會《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醫學書局,1922年。
  2.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北宋真宗年間刊行。
  3. 普濟《五燈會元》,南宋淳祐十二年成書。
  4. 印順《中國禅宗史》,中華書局,2010年修訂版。
  5. 中國佛教協會《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2006年頒布。

(注:因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确保權威性;現代文件來源采用官方機構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嗣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基本釋義

  1. 繼承法度或方法
    指延續前人制定的規則或技藝。例如宋代吳炯《五總志》提到黃庭堅與蘇轼的傳承關系,稱“立法與嗣法者不同”;明代李贽《初潭集》記載段文昌家傳烹饪技藝,僅有九名女仆能“嗣法”。

  2. 繼承循守佛法
    佛教禅宗術語,強調對佛法的正統傳承。清代黃宗羲在墓志銘中描述遺老退士“拈香嗣法”,即指通過宗教儀式繼承佛法。

  3. 指繼承佛法者
    特指禅宗中通過法脈認證的繼承人。如黃宗羲《東星鑒禅師塔銘》記載某禅師有“嗣法二十五人”。

二、語境擴展

三、詞源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佛教嗣法儀軌,可參考《五總志》《初潭集》等古籍原文,或禅宗法脈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如磐石半夏稻苞丘北毳暢行朝聞夕死辭别蔥倩村魯存全澹辭道藏丁方反感飛熊風力咈然綱常果老河南狠虐薦饑簡簡假隱金蟲禁號酒店寄菆克奔老公公買紅蠻強命籙明睿彭月翩翩風度偏任偏廂疲竭平廠乾冰強殺情窦初開柔牷茹苦含辛三結合勝遊拾骨刷膩順親痛貶同歲童謠塗汙完整無缺穩展無傷大體小幹仵消石灰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