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厄的意思、相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厄的解釋

亦作“ 相戹 ”。互相困辱;彼此妨礙。《史記·季布栾布列傳》:“ 高祖 急,顧 丁公 曰:‘兩賢豈相戹哉!’” 明 李贽 《勇夫》:“ 石崇 、 王敦 ,兩賢相厄。” 錢基博 《辛亥南北議和别紀》:“然兩人事急則合,而意不能無忤,終以相厄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相厄是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互相為難、彼此逼迫的狀态或行為。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釋義與構成


二、語源與典籍用例

  1. 《史記》典故

    西漢丁公原為項羽部将,曾圍攻劉邦,後因私縱劉邦。項羽敗亡後,丁公投奔劉邦,反被以“不忠”罪名處死。司馬遷評曰:“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史記·季布栾布列傳》)。後世學者引申此事件為“君臣相厄”的典型。

  2. 文學化用

    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批判君主專制時,以“上下相厄”形容君臣權力失衡導緻的互害關系。


三、近義辨析與反義


學術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卷7,頁1023.
  2. 司馬遷《史記·季布栾布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頁2735.
  3.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臣》(古籍出版社),頁12.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厄”字條.

網絡擴展解釋

“相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互相困辱、彼此妨礙的行為或狀态,常用于描述人際沖突或對立關系。該詞在《史記》《明史》等古籍中均有出現,如《史記·季布栾布列傳》記載劉邦與丁公對峙時感歎“兩賢豈相戹哉”()。

  2. 異體字與結構 存在“相戹”的異體寫法,其中“戹”是“厄”的古字,二者均有困阻之意。該詞由表互動的“相”與表困境的“厄”構成複合詞( )。

  3. 引證案例

    • 曆史典故:明代李贽在《勇夫》中描述石崇與王敦“兩賢相厄”,暗喻權勢人物間的争鬥()。
    • 近現代用法:錢基博在《辛亥南北議和别紀》中用“相厄”刻畫民國政要間的矛盾關系()。
  4. 相關成語 衍生出“兩賢相厄”這一成語,特指兩個有才能者互相為難的情形()。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如需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助飙骖愎氣砵頭不飏塵瑣電磁屏蔽調鶴丁奚遁母廢心高履鬼風疙瘩駭竄函陣撼撞橫眉立眼何適皇宮家貧如洗極樂天襟背鯨濤靜因之道柩殡苦處療愁利喙贍辭羅千梅蘇丸滅息謀畔男低音難乎其難腦神經陪賓評級披拭潛移默化青墨清譽虬駕騎裝認賊作子桑管食鴈受教育帥哥蒐括搜敭歲在龍虵蘇門四友鐵穩圖書館萬庾威音王佛無想武偃文修校曹銷神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