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初之佛。《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 威音王如來 ……是 威音王佛 壽四十萬億那由他 恒河 沙劫。”亦省稱“ 威音 ”。 清 王猷定 《客燕偕内僧話》詩:“且置 威音 事,閒談 天寶 年。” 清 黃宗羲 《蘇州三峰漢月藏禅師塔銘》:“ 威音 以後,不許無師儼然而踐其位。”
威音王佛是佛教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佛名,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威音王佛(梵文:Bhīşma-garjitasvara-rāja),又稱寂趣音王佛,是佛教經典中記載的劫初之佛。其所在的劫被稱為「離衰劫」,象征佛法最初顯現的時期。
二、佛教經典中的記載
時間與地位
據《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記載,威音王佛出現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是劫初最早的佛之一,其後有同名二萬億佛相繼出世。
佛號象征
《妙法蓮華經玄贊》指出,諸佛同號「威音王」是因說法之音聲如王者般具大威勢,能令衆生獲得究竟安樂。
三、禅宗的特殊寓意
禅宗以「威音王佛已前」比喻人類本具的純真佛性,強調超越語言文字的原始清淨境界。這一用法常見于公案,如清代黃宗羲《蘇州三峰漢月藏禅師塔銘》中提及「威音以後,不許無師儼然而踐其位」。
四、相關文化延伸
需查看完整文獻可參考《法華經》及禅宗典籍原文。
《威音王佛》是一種對佛陀的尊稱和敬仰之詞語。它表達了人們對佛陀普遍存在的尊崇和崇敬之情。
《威音王佛》這個詞拆分為:威(⺡)音(音)王(玉)佛(亻、弗)。
部首:威(⺡)音(音)王(玉)佛(亻、弗)。
筆畫: 威(9畫)音(9畫)王(5畫)佛(8畫)。
《威音王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法華經》。這個詞語是對佛陀的高度稱贊和尊崇的綜合表達。
在繁體中,《威音王佛》的寫法為《威音王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威音王佛》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佛法弘揚,威音王佛,衆生獲得智慧和安甯。
我們誦經禮佛,口齒清晰地念着威音王佛。
威風、音樂、王國、佛陀、威嚴、聲音、王座、佛典等。
佛陀、如來、釋迦牟尼佛、佛祖。
衆生、凡夫俗子、迷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