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適的意思、何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適的解釋

到哪兒去。 漢 袁康 《越絕書·荊平王内傳》:“王以 奢 為無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適乎?”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問 朱 何適, 朱 告以北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何適”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疑問代詞“何”與動詞“適”的組合

    “何”表示疑問,相當于“哪裡”“什麼”;“適”意為“往”“到……去”。

    字面義: 去哪裡?到何處去?

    例證:

    《楚辭·九章·抽思》:“何適今之無芳兮,遂荒忽而焉極?”(王逸注:“適,往也。”)

  2. 引申為“抉擇”或“歸屬”

    由“去向何處”延伸至對方向、目标或人生選擇的追問,隱含迷茫或探索之意。

    例證:

    《莊子·逍遙遊》:“何適而無有道邪?”(郭象注:“適,安也。”此處指何處不存大道?)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何適”為:“猶言到何處去。”

    例句引《戰國策·秦策一》:“秦說何適?”(高誘注:“適,之也。”)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適”通“之”,與“何”連用表“何往”“何去”。

  3. 王力《古代漢語》

    在虛詞章節指出,“何適”屬疑問代詞前置結構,與“何之”“安適”同義。


三、哲學與文學中的深層意蘊

  1. 存在主義追問

    如《莊子》借“何適”探讨個體在宇宙中的定位,反映對生命歸宿的哲思。

    例:

    《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何適而無有道邪?”

  2. 詩歌中的漂泊意象

    古典詩詞常以“何適”渲染羁旅愁緒,如:

    唐代孟郊《古别離》:“欲去牽郎衣,問郎何適歸?”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現多見于學術文本、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誤用為“合適”(二者音近義異)。


權威參考來源: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3.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何適”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hé shì
詞義:表示疑問,相當于“到哪裡去”或“往何處去”。該詞由疑問代詞“何”(表“哪裡”)和動詞“適”(表“去、往”)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


二、古籍用例

  1. 漢代《越絕書》
    例句:“王以奢為無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適乎?”
    語境:讨論人物去向,帶有反問語氣。

  2.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例句:“問朱何適,朱告以北上。”
    語境:直接詢問對方的目的地。


三、相關辨析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愛口識羞阿門詩闆鄣背子不樹操行柴瓷赪虬珠趁哄打劫踸厲創巨楚葛湘紗楚莊王大弁彈丸之地調虛嚣地皇鬥唇合舌敦惠風行雨散貫朽貴本歸居龜紐汗巾懷金垂紫淮汭回遹簡信介介寄外橘樹抗敵臘八面嫪毐賃保龍跳披潰樵門氣囊擎跽七字熱鍋氣如臨深淵尚文事寬則圓識趣泰然自若天梁通便通急退校土色僞真紋木斡旋銜璧鮮華铦磨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