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口齒伶俐,辭令優美。 唐 皇甫枚 《王知古》:“覩其利喙贍辭,不覺前席。”
利喙贍辭(lì huì shàn cí)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口齒伶俐、言辭豐富且雄辯有力。以下從語義解析、用法特征及文化背景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字義拆解
“利”指鋒利、敏捷,“喙”原指鳥獸的嘴,此處喻指人口舌伶俐。合指言辭犀利,反應敏捷。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23頁。
“贍”意為富足、充沛,“辭”指言辭。合指語言豐富,辯才無礙。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456頁。
整體釋義
形容人善于辯論,表達流暢且邏輯嚴密,多見于描述辯士、說客或文采斐然者。
來源:《中國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第892頁。
語境應用
例: “張儀利喙贍辭,縱橫六國。”(形容辯士張儀遊說諸侯的才能)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如“其人利喙贍辭”“利喙贍辭之才”。
該成語承載中國古代對語言藝術的推崇,折射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争鳴”中辯論術的重要性。如《莊子·天下篇》載名家學派“以辯服人”,即此類能力的體現。
來源:《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第3卷,第205頁。
權威參考:
“利喙贍辭”是一個形容人言辭能力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口齒伶俐、辭令優美,形容人善于辯論或表達,語言流暢且富有文采。
2. 讀音與結構
3. 出處與典故
出自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贍辭,不覺前席。”意為王知古因對方能言善辯而不自覺地被吸引。
4. 用法與近義詞
5. 延伸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出自《史記·李斯列傳》,但高權威性來源均指向唐代文獻,建議以《三水小牍》為準。
遨翔白頭翁白頭吟頒給便辭巧說扁率不終才質曹娥碑殂歾大男大女丹火典郡堤坡二郎腿餌雷發慮飯石匪莪腓尼基負嶮冠蓋憍奢巾子巨大鞫審钜眼開疆拓境客庭哙息琅簡冷豔梁甫流雲小詩流徵騄駬綿矩蔫蔫獰悍女使破軍栖宿三鞠躬少許生軍身樣食雁受暑輸赕疏疏隋珍瑣語堂頭彤弧望言嵬瑣溫繹五鬼術舞舞爪爪箫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