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厄的意思、相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厄的解释

亦作“ 相戹 ”。互相困辱;彼此妨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 明 李贽 《勇夫》:“ 石崇 、 王敦 ,两贤相厄。”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然两人事急则合,而意不能无忤,终以相厄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厄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互相为难、彼此逼迫的状态或行为。以下从释义、语源、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释义与构成


二、语源与典籍用例

  1. 《史记》典故

    西汉丁公原为项羽部将,曾围攻刘邦,后因私纵刘邦。项羽败亡后,丁公投奔刘邦,反被以“不忠”罪名处死。司马迁评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世学者引申此事件为“君臣相厄”的典型。

  2. 文学化用

    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时,以“上下相厄”形容君臣权力失衡导致的互害关系。


三、近义辨析与反义


学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卷7,页1023.
  2. 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页2735.
  3.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古籍出版社),页12.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厄”字条.

网络扩展解释

“相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互相困辱、彼此妨碍的行为或状态,常用于描述人际冲突或对立关系。该词在《史记》《明史》等古籍中均有出现,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刘邦与丁公对峙时感叹“两贤岂相戹哉”()。

  2. 异体字与结构 存在“相戹”的异体写法,其中“戹”是“厄”的古字,二者均有困阻之意。该词由表互动的“相”与表困境的“厄”构成复合词( )。

  3. 引证案例

    • 历史典故:明代李贽在《勇夫》中描述石崇与王敦“两贤相厄”,暗喻权势人物间的争斗()。
    • 近现代用法:钱基博在《辛亥南北议和别纪》中用“相厄”刻画民国政要间的矛盾关系()。
  4. 相关成语 衍生出“两贤相厄”这一成语,特指两个有才能者互相为难的情形()。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如需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聱牙诘屈辨学不足道苍龙残梦草稾唱对台戏长江楚江王初晰道口锡大壮舞断鼻反面教员枫墀丰牺粉缋干支钩研颢天简会杰大吉福金石良言迥漠旧疾玑璇军器剧增困隘良民吏骡脚毛谷毛巾毛嫱悯凶南柯太守腻抹凝伫披玩签治七宝青松宅秋侠软轝桑葚山查糕神机莫测十二女説证书砚邃严素威腾奔填坟天事題引刓刻五城兵马贤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