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心的意思、廢心的詳細解釋
廢心的解釋
虛靜其心。《列子·仲尼》:“ 叔孫氏 曰:‘吾常聞之 顔回 曰: 孔丘 能廢心而用形。’” 張湛 注:“夫聖人既無所廢,亦無所用,廢用之稱,亦因事而生耳。故俯仰萬機,對接世務,皆形迹之事耳。冥絶而灰寂者,固泊然而不動矣。”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廢心”在現代漢語中并非一個廣泛使用且被權威詞典收錄的固定詞彙。其含義需要根據構詞法和具體語境進行推斷,主要存在兩種可能的理解方向:
-
耗費心力、勞神
- 釋義: 這裡的“廢”取“耗費、消耗”之意(如“廢寝忘食”中的“廢”),“心”指心思、精神。組合起來意指“白白耗費心思、精神”、“徒勞地操心”、“勞神”。
- 示例: “為這點小事廢心,實在不值得。” (意思是為這點小事耗費心神/操心,不值得)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基于對“廢”和“心”兩個語素常見含義的組合分析,符合漢語構詞規律。類似結構可參考“費心”、“勞心”。在語言實際使用中,尤其在口語或特定語境下,這種理解較為常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對“廢”字“耗費”義項的解釋(如“廢”字條下“廢寝忘食”的例證)以及“心”字條下“心思;心意”的義項。由于“廢心”非固定詞條,具體釋義需結合權威詞典對單字的解釋進行推斷。相關解釋可查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
-
廢棄、荒廢的心智或思想
- 釋義: 這裡的“廢”取“廢棄、荒廢”之意(如“廢墟”、“廢弛”中的“廢”),“心”指心智、思想、精神。組合起來意指“被荒廢、廢棄的心智或思想狀态”。
- 示例: (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更可能出現在文言或特定文學表達中,需強語境支撐)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同樣基于“廢”和“心”的語素義組合。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中“廢”字“廢棄;荒蕪”的義項(如“廢”字條下“廢弛”、“廢替”等詞)以及“心”字條下“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的義項。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非常罕見,理解時需格外謹慎依賴上下文。相關義項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廢心”不是一個标準詞彙,其含義需視語境而定:
- 最常見理解是“耗費心力”、“勞神”、“徒然操心”。
- 較少見且依賴強語境的理解是“荒廢的心智/思想”。
在實際語言運用中,特别是在現代漢語口語或非正式書面語中,第一種釋義(耗費心力)是更普遍和可接受的用法。如需精确表達,通常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語如“費心”、“操心”、“勞神”或“荒廢心智”等。
網絡擴展解釋
“廢心”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漢語詞語,讀音為fèi xīn,其核心含義為“虛靜其心”,指通過停止主動的心智活動,達到無為、自然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字面指“廢棄心智”,即停止主觀思慮,使心境歸于虛靜。這一概念與道家主張的“無為”“去智”思想密切相關。
-
哲學背景
出自《列子·仲尼》中叔孫氏對孔子的評價:“孔丘能廢心而用形。”張湛注解稱,聖人處理事務時,雖表面應對萬機,但内心保持“冥絕而灰寂”的虛靜狀态,強調精神層面的超脫。
-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道家修心方法,主張通過摒棄雜念與刻意作為,使行為順應自然規律。例如在冥想或處世中追求“形動而心靜”的境界。
-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下,可引申為對過度思慮的反思,提倡簡化思維、回歸本真,但需注意其原義與日常口語中“不用心”的貶義用法不同。
提示: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列子》原文及道家哲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暗碼熬磨傲俗馳芳吃官事辭嚴氣正摧陷促退促坐盜風釣榜吊窗端靖伐性之斧封包風槎符號邏輯高魚鈎汲丱學家衮钺畫荒畫眉舉案诙諧犗餌解了鏡畫今士爵袟摳迎老撾靈阿洛水賣服邁進蠻落馬槊眇論目睹耳聞蘋末遷軍啓陳青漚去粗取精鵲術曲情任脈散暢贍濟識幾實學署印送配台勑陶家菊外國人歪七扭八無加無迺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