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時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繩索懸缒而過,故名。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若夫 縣度 之厄,素舉足而已矣。”《漢書·西域傳上·烏秅國》:“其西則有 縣度 …… 縣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雲。”《後漢書·班超傳》:“ 超 遂踰 蔥領 ,迄 縣度 。”
“縣度”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縣度(拼音:xiàn dù)是漢代西域的一座山名,位于今帕米爾高原一帶。該山地勢險峻,溪谷難以通行,古人需借助繩索懸吊或牽引才能通過,因此得名。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用于描述古代西域交通要道的險峻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後漢書》等原始史料,或相關西域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縣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行政區劃中的縣級單位。
《縣度》由部首“阜”和“白”組成,其中部首“阜”是指“山阜”或“山的小高地”的意思。
“阜”的拼音是fù,它有5個筆畫。
“白”的拼音是bái,它有5個筆畫。
《縣度》是古代文字演變的結果,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也有類似的字形。
繁體字“縣度”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和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許多變體。在古籍和碑文中,可以看到《縣度》的寫法有時候會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并未改變。
1. 縣度行政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務基層的人民。
2. 他是這個縣度的官員,負責處理各種事務。
3. 這個縣度的面積很大,有多個鄉鎮和村莊。
1. 縣政府
2. 縣城
3. 市縣
4. 縣級
地級
市轄
區級
鄉級
村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