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犯同一過失。《論語·雍也》:“有 顔回 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邢昺 疏:“不貳過者,有不善,未嘗復行。”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虛靈機以如愚,不貳過而諂黷者,賢人也。”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或白日手刃,或黃塵袖鎚,政寬則以身先諸偷,操急則以事中長吏。貳過不已,萬計自脫,公命吏縛之,立死鈴下。” 清 陸隴其 《三魚堂日記》:“偶思不貳過之境界,其難處有二:一則因循怠忽牽制,過往復生;一則雖有心改過,而見識未到,如因噎廢食,矯枉過正,亦是貳過。”
“貳過”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貳”通“二”,表重複、再次,“過”即過錯、失誤,合指“不吸取教訓而重蹈覆轍”的行為。此詞最早可追溯至《論語·雍也》中孔子對顔回的評價:“不遷怒,不貳過”,意為顔回不将怒氣轉移至他人,且不重複犯同一類錯誤,體現儒家對自我修正的推崇。
從構詞法分析,“貳過”屬于動賓結構,強調對過錯的重複性。該詞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形容屢教不改的行為,或警示他人避免重蹈曆史覆轍。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具有倫理訓誡意義的文言詞彙”,指出其蘊含“自省”與“改過”的雙重文化内涵。
“貳過”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解釋
指重犯同一過失,即重複犯相同的錯誤。其内涵包含兩方面:
二、古典出處
該詞源自《論語·雍也》:“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三、現代用法
多用于批評缺乏反省意識的行為,例如:
該詞既強調重複性錯誤,也隱含對錯誤态度的否定,常用于教育、管理等語境中,提醒避免重蹈覆轍。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及相關古籍。
哀闵谙閑暴示籌商從壁上觀粗胪盜薮打夜作惡狠狠惡詩法數匪存忿鬥憤悱港澳同胞槁腐廣漢羌畫幡怙帱毀棄僭黩極打潔身自愛記列九藏酒暈妝絶棄開劫簾柙裡監淋潤迷朦明旦謬爲黏塗旁寄硗埆起筆雀角篛篷三長齋月神區失機收接衰耗霜露之悲水答餅稅糧嗣歲逃債台套種田徑賽退場歪剌骨完整彣彣彧彧烏愛無撚指銜接諧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