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估校 ”。1.謂官府評定物價。《晉書·南蠻傳·林邑國》:“初,徼外諸國嘗齎寳物自海路來貿貨,而 交州 刺史、 日南 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刺史 姜壯 時,使 韓戢 領 日南 太守, 戢 估較太半,……由是諸國恚憤。”
(2).評議;評價。 明 徐渭 《子侯芳園》詩:“馮他閒估校,何處定媸妍。”
“估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官府評定物價
該詞最早用于指代古代官府對商品價格的核定與調整,具有官方行政屬性。例如《晉書》記載交州刺史韓戢因“估較太半”(即大幅壓低定價)引發貿易糾紛,體現了這一職能。
評議與評價
在廣義語境中,可引申為對事物的評議或價值判斷。如明代徐渭詩句“馮他閒估校,何處定媸妍”中,表達了對美丑标準的讨論。
現代漢語中,“估較”已非常用詞,僅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仿古表達)中出現。需注意與“估計”“比較”等現代詞彙區分,避免混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