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鹿蔥的意思、鹿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鹿蔥的解釋

見“ 鹿蔥 ”。


亦作“ 鹿蔥 ”。1.石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鱗莖,夏日生花軸,軸頂生數花,花淡紅紫色。因花色與萱稍相似,古人曾誤認為萱。《藝文類聚》卷八一引 晉 嵇含 《<宜男花賦>序》:“宜男多植幽臯曲隰,或寄華林玄圃, 荊 楚 之士,號曰鹿蔥。” 宋 楊萬裡 《夏日絕句》:“鹿蔥解插纖長柄,金鳳仍開最小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本草經》雲:‘萱一名忘憂,一名鹿蔥。’今驗此花,中有鹿斑文,與萱小同而大異,其開花亦不并時,則知當以有鹿斑者為鹿蔥,無斑文者為萱雲。”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四:“《羣芳譜》雲:‘鹿蔥,色類萱,無香,鹿喜食之,故名。’”

(2).藜蘆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藜蘆》:“黑色曰藜,其蘆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際似蔥,俗名蔥管,藜蘆是也。北人謂之憨蔥,南人謂之鹿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鹿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涉及植物學和中藥學領域。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别稱

鹿蔥最初指石蒜科植物Lycoris squamigera,因其花色淡紫紅似萱草,古人曾誤認為萱,故得名。别稱包括夏水仙、紫花石蒜等。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鱗莖卵形,直徑4-5厘米,秋季出葉後迅速枯萎,次年早春再生葉。
    • 葉帶狀,寬約2厘米,先端圓鈍;花莖高50-70厘米,傘形花序有4-8朵淡紫紅色花,花被裂片倒披針形。
  2. 生長習性

    • 野生于山溝、溪邊陰濕處,分布于中國河北、山東、江蘇等地,以及日本、朝鮮。
    • 耐旱、耐半陰,適宜溫度16-26°C,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為佳。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功效

    • 性平味辛,具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功效。
    • 主治咽喉腫痛、瘡癰腫毒、水腫、食物中毒等症。
  2. 注意事項

    • 鹿蔥有小毒,孕婦、體虛者及皮膚破損者禁用。

四、文化與混淆

  1. 與萱草的區分
    古人因花色相近誤将鹿蔥與萱草混淆,但二者葉形、花期不同。明代李時珍指出:“當以有鹿斑文者為鹿蔥,無斑文者為萱”。

  2. 詩詞意象
    鹿蔥在文學中常象征自然之美,如明代史鑒詩句“鹿蔥華蘁世同珍,肯謂忘憂别有真”。


五、其他解釋

“鹿蔥”在古籍中亦指藜蘆(别名憨蔥),屬百合科有毒植物,需注意與石蒜科鹿蔥區分。

總結來看,鹿蔥兼具觀賞、藥用價值,但需注意其毒性及名稱在不同語境下的差異。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植物學圖鑒或中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鹿蔥》的意思

《鹿蔥》是一個成語,表示鹿角蓬勃,形容鹿角長得茂盛,生氣勃勃。也用來比喻人的才華出衆,精力充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鹿蔥》的部首是鹿(鹿字的部首是鹿)和草(蔥字的部首是艹)。

《鹿蔥》的筆畫數為11畫(鹿5畫,蔥6畫)。

來源和繁體

《鹿蔥》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古代漢字的古體字,後來簡化為“鹿蔥”。

在繁體字中,還是保留了《鹿蔥》這個詞的原始形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鹿蔥》一詞為例,古時候寫作“鹿蔥”。

例句

他的頭發烏黑亮麗,像一棵茂盛的鹿蔥。

組詞

鹿蔥茂盛、鹿蔥欣欣向榮、鹿蔥青青等。

近義詞

鹿鹿得意、鹿角生花。

反義詞

麋集凋零、鹿死誰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