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詞的意思、韬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詞的解釋

不寫作詩文。謂停筆。 南朝 梁簡文帝 《上大6*法頌表》:“況廼道出百非,義高 三代 ,而可閣筆韜詞,詠歌不作者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韬詞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韬詞”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辨析:

一、核心釋義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的記載,韬詞的本義是“停止寫作詩文”,即擱筆不寫。例如南朝梁簡文帝在《上大法頌表》中寫道:“而可閣筆韬詞,詠歌不作者也”,此處“韬詞”明确指向停筆的行為。

二、詞源解析

  1. 單字拆分:
    • 韬(tāo):原指弓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收斂,如“韬光養晦”()。
    • 詞:指言辭、詩文。
  2. 組合含義:二字組合後,“韬詞”在曆史文獻中特指停止創作詩文,而非委婉表達(、)。

三、常見誤讀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韬詞”解釋為“隱藏言辭、委婉表達”,這可能混淆了“韬”的單獨含義與“韬詞”的特定用法。需注意:在成詞語境中,“韬詞”更強調停止寫作的動作,而非表達方式。

四、典型用例

南朝梁簡文帝的《上大法頌表》是經典用例,原文通過“閣筆韬詞”表達暫停創作的意圖()。


若需引用“韬詞”,建議優先采用“停筆不寫作”的本義,并注意結合文獻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韬詞

韬詞(tāo cí)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隱藏、保密言辭。韬,指的是隱藏、避諱的意思;詞,指的是言辭、語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韬詞的部首是讠(讠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語言、言辭相關的字),拆分後的筆畫數目為11畫。

來源

韬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彖傳》中的“韬光養晦”一詞,意味着隱藏功名、保持低調,以充實自身。後來,這個概念漸漸擴大并演變成韬光養晦、韬略等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韬詞的寫法為韜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尤其在簡牍、竹簡、蔔筮等古代文獻中,漢字的形狀會有一些變化。韬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差别,具體需要參考具體文獻。

例句

他善于韬詞而藏匿自己的真實意圖。

組詞

韬光養晦、韬晦、韬略、韬養、韬藏等。

近義詞

隱藏、隱瞞、避諱、掩飾。

反義詞

坦言、直接、公開、明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