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受凍者,貧寒之人。 唐 白居易 《藍田劉明府攜酎相過與皇甫郎中卯時同飲醉後贈之》詩:“臘月九日煖寒客,卯時十分空腹盃。” 宋 梅堯臣 《觀博陽山火》詩:“小農候春鋤,寒客失冬樵。” 宋 魏了翁 《次韻虞果州剛簡泛雪》:“爐中榾柮縶寒客,縱欲燒愁能得然?”
(2).臘梅的異名。 宋 程棨 《三柳軒雜識》:“臘梅為寒客。”
“寒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這一含義源自古代詩文,常用來形容生活困苦、缺乏溫暖的人。例如:
宋代程棨在《三柳軒雜識》中記載:“臘梅為寒客”,将臘梅拟人化為寒冬中的清雅訪客,既呼應其冬季開花的特性,也賦予植物以人文意象。
以上解釋綜合了詩詞文獻和權威詞典的考據,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植物别名考據,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
《寒客》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遠離家鄉,在寒冷的地方居住或旅行的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寒”和“客”。
“寒”的偏旁部首是“宀”,表示與房屋或宿舍有關。它的筆畫數為5畫。而“客”的偏旁部首是“宀”,同樣表示與居住有關。它的筆畫數為8畫。
成語“寒客”源于古代史書《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一句話:“有寒適者,有溫燠者,有寒客者。”意思是在那個年代,有人慕名遠離故鄉,到悠遠寒冷的地方謀生或旅行。
在繁體字中,“寒客”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拼寫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很多變化。在《說文解字》中,字“寒”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多為獨體字形。而字“客”的古代字形也有所不同,常常在上方加一個小“門”的字形作為舊時的寫法。這些字形變化不影響字義的表達。
以下是一些使用成語“寒客”的例句:
1. 滞留在南極的科考隊員真是不容易的寒客。
2. 他是一個勇敢的寒客,舍棄了舒適的生活,去探索未知的極地。
3. 被突如其來的大雪困住,他們成了這個山村裡的寒客。
除了成語“寒客”,還可以用一些相關的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遠客”、“客人”、“旅客”等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遠離家鄉,在寒冷的地方居住或旅行的人。
對于“寒客”的反義詞,可以用“溫客”來表達,意思是在溫暖的地方居住或旅行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