陿腹的意思、陿腹的詳細解釋
陿腹的解釋
收腹屏氣。形容畏懼。《楚辭·嚴忌<哀時命>》:“肩傾側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王逸 注:“言己欲傾側肩背,容頭自入,又不見納;故陿腹小息,畏懼患禍也。” 洪興祖 補注:“陿,音狹,隘也。”
詞語分解
- 陿的解釋 陿 á 古同“狹”。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腹的解釋 腹 ù 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幹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内髒(通常稱“肚子”):腹部。腹膜。腹水。腹瀉。腹疾。心腹(喻極親近的人)。腹稿。腹诽(指口裡不說而心裡不以為然。亦作
專業解析
“陿腹”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狹窄”相關,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核心字義與構詞法
- 陿 (xiá): 是“狹”的古字或異體字,本義即指“狹窄”、“不寬闊”。《說文解字》中雖未直接收錄“陿”,但“狹”被釋為“隘也”,指狹隘、窄小。王力《古代漢語》等工具書均指出“陿”同“狹”。
- 腹: 本指人或動物的腹部,引申指物體的中間部分或内部。
- 陿腹: 由“陿”和“腹”組合而成,字面意思可理解為“狹窄的腹部”或“中間/内部狹窄的部分”。其核心語義指向空間上的狹窄、局促。
-
具體含義與應用
- 形容地形/空間狹窄: 這是“陿腹”最直接和主要的用法。常用于描述山谷、通道、地域等地形地貌中間或關鍵部位特别狹窄險要的狀态。例如,形容一條山谷入口寬闊,但中間部分(腹部)突然變得非常狹窄,即可稱之為“陿腹”。《漢書·地理志》顔師古注在解釋特定地形時,可能用到類似概念(雖未必直接出現“陿腹”一詞,但釋義精神相通)。
- 引申指處境局促或心胸狹隘(較少用): 如同“狹隘”一詞的引申,“陿腹”在極少數語境下也可能被用來比喻處境窘迫、施展不開,或者形容人的心胸不夠開闊、氣量小。但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非常罕見,遠不如形容地形常用。
-
同源詞與辨析
- 陿隘 / 狹隘: 這是“陿腹”最緊密的同義詞或近義詞,都強調狹窄。“陿隘”更側重整體的狹窄狀态,而“陿腹”則更形象地強調物體或空間中間關鍵部位的狹窄。《辭海》等工具書對“狹隘”有詳細解釋,其義項可部分涵蓋“陿腹”的用法。
- 險隘: 強調因狹窄而險要,與“陿腹”形容地形狹窄險要的側重點相近。
“陿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地形或空間的)中間部位狹窄、局促。它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形态,強調關鍵通道或區域的狹窄特性,其核心含義等同于“狹窄”,但構詞上更突出“中間/腹部”這一位置。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基本被“狹窄”、“狹隘”、“險隘”等詞所覆蓋。
參考資料:
- 王力主編.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 中華書局.
- 班固. 《漢書》. 顔師古注. 中華書局.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陿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 fù,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釋義
指收腹屏氣的動作,常用來形容因畏懼或緊張而身體緊繃的狀态。該詞通過“收緊腹部”這一具體動作,引申出心理層面的恐懼感。
-
文獻出處
源自《楚辭·嚴忌〈哀時命〉》中的句子:“肩傾側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王逸注解為:“欲傾側肩背容頭自入而不得,故收緊腹部小口喘息,因畏懼禍患。”洪興祖補注進一步明确“陿”通“狹”,意為“隘”(狹窄)。
-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典文學中,描述人物在壓抑、恐懼或受限制的環境下的生理反應。例如:“陿腹而不得息”既指呼吸受限,也暗含精神上的束縛。
-
相關擴展
- 字形解析:“陿”為“狹”的異體字,本義為狹窄;“腹”指腹部,二者結合強調身體局部的收緊狀态。
- 近義表達:現代漢語中類似表述有“屏息凝神”“提心吊膽”等,但“陿腹”更側重動作與心理的雙重描寫。
建議結合《楚辭》原文及注釋(如王逸、洪興祖的解讀)進一步體會其語境。需注意與“枵腹”(空腹)、“刳腹”(剖腹)等形近詞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吉憊色嗔嗔吃蝨留大腿崇城崇峭酬庸鬥筲放誕不羁犯上馮婦鳳媒凫舫榦宇鲠峭鈎鉻刮尺還味喊叫橫絲襟抱峻閥叩勒況榮簾鈎燎祭淩競蔺相如黎然立邑盧耽鶴磨利木災逆常漚釘漂麥錢痨戚輔其中讱默商枚弄色史阙文瘦子輸币順禮疏俗殊務瑣聞酥雨談雞恬素停傳庭堅頽侵脫孝無可非難五色書巷族賢善笑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