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ition] 胸懷;抱負
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杜甫《奉持嚴大夫》
(1).襟懷抱負。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彼草萊稚子,齠齔童兒……安能犯騶駕,淩襜帷,首觸威嚴,自陳襟抱?”《舊唐書·忠義傳下·庾敬休》:“ 敬休 姿容溫雅,襟抱夷曠,不飲酒茹葷,不邇聲色。” 清 汪懋麟 《題金碧堂為趙銀台玉峰》詩:“主人襟抱本洞達,虛窗之外圍短垣。”《安徽文藝》1977年第1期:“補天手,中流柱,輔乾坤,忠心耿耿,襟抱坦蕩絶纖塵。”
(2).喻指水流交會處。 唐 韓愈 《汴州東西水門記》:“維 汴州 河水自中注,厥初距河為城,其不合者誕置聯鎖於河,宵浮晝湛,舟不潛通。然其襟抱虧疏,風氣宣洩,邑居弗寧,訛言屢騰。”
“襟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襟抱”指胸懷與抱負,強調個人的志向與包容力。該詞由“襟”(衣襟,象征胸懷)和“抱”(懷抱,喻容納)組合而成,如杜甫詩句“一生襟抱向誰開”,即表達詩人未展抱負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奉持嚴大夫》《汴州東西水門記》等古籍。
《襟抱》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指懷抱、胸懷。在古代文學中,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事業、國家或理想的熱愛和奉獻。
《襟抱》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衣部(袈)和手部(扌)。按照常見的書寫習慣,它的拆分筆畫為12畫。
《襟抱》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尚書·洪範》:“無忍襟抱諸侯,隱忍以守其土。”在這段古文中,襟抱用來描述忍耐的态度,表達了對領土防守的決心。
在繁體字中,《襟抱》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和今天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漢字《襟抱》的寫法是稍有區别的。
《襟》的古字形是像個上衣的徽章,底下有兩串豎線,代表襟子。這個字形強調了衣襟的位置。
《抱》的古字形是兩個手臂交叉的形狀,代表抱着東西。這個字形強調了抱的動作。
1. 他對教育事業懷有襟抱,一直緻力于改善學校的環境。
2. 她的襟抱之心讓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個困難的項目。
1. 襟懷: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寬廣,心胸開闊。
2. 襟袖:指衣袖(襟口附近的部分)。
3. 抱負:指一個人對于事業或者理想的追求。
1. 胸懷:形容一個人的胸襟寬廣,包容力強。
2. 懷抱:與《襟抱》意思相同,形容一個人懷有某種情感或信念。
1. 狹隘:與《襟抱》相對,形容一個人心胸狹窄,思想僵化。
2. 空虛:與《襟抱》相對,形容一個人内心空洞,缺乏目标和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