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簾所用的鈎子。 唐 王昌齡 《青樓怨》詩:“腸斷關山不解説,依依殘月下簾鈎。”《隨園詩話》卷八引 清 陳以剛 詩:“ 六朝 山立簾鈎外,萬卷書橫簿領中。” 楊朔 《金字塔夜月》:“這幾句話好像一把簾鈎,輕輕挂起遮在我眼前的簾幕。”
“簾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和文學用法如下:
簾鈎指卷簾所用的鈎子,主要用于固定或懸挂簾幕,常見于傳統建築或家居場景中。
簾鈎不僅是實用器物,在古典詩詞中常作為時間(如“殘月”)、空間(如“遙山”)的關聯意象,承載着思念、孤寂等情感表達。其簡潔的器物特征使其成為詩人營造意境的常用元素。
簾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用來挂簾子的鈎子或挂件。
簾鈎的拆分部首是巾(簾的意思)和鈎(鈎子的意思),總共有12個筆畫。
簾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簾子來遮擋室内光線或保護隱私。為了方便挂起簾子,人們創造了簾鈎這個物品。
簾鈎的繁體字是簾鉤。
在古時候,簾鈎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使用的寫法是類似于現代的寫法。
1. 她用簾鈎把簾子挂在窗戶上。
2. 這種簾鈎非常精美,可以增添房間的裝飾效果。
簾鈎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是一個單純的名詞。
簾扣、簾挂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