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僻遠地區的風俗。《漢書·揚雄傳下》:“是以遐方疏俗殊鄰黨絶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手,請獻厥珍。” 顔師古 注:“疏亦遠也。”
“疏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疏俗(拼音:shū sú)指僻遠地區的風俗。該詞由“疏”與“俗”二字組合而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揚雄傳下》:“是以遐方疏俗殊鄰黨絶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手,請獻厥珍。”
唐代顔師古對此注解說:“疏亦遠也”,進一步明确了“疏”在此處的含義為“遙遠”。
在古詩《疏俗》中可見其文學化表達:“金壇疏俗宇,玉洞侶仙群。花枝栖晚露,峰葉度晴雲。”,通過描繪自然與人文景象,暗含對偏遠地區風土人情的描寫。
該詞常用于描述與中原文化差異較大的邊遠地區習俗,帶有一定文化地理學色彩。近義表述可參考“異域風俗”,但“疏俗”更強調地理距離帶來的文化疏離感。
疏俗是一個中文詞語,常用于表示遠離世俗、淡泊名利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疏和俗。
疏這個字由旁邊的手部部首組成,表示動作和行為,意味着遠離或抛棄。而俗這個字則由亻(人)部和音聲部兩個部首組成,表示人們的習俗和風俗。
疏俗這個詞的來源和含義與古代儒家學說有關,儒家強調追求道德和修養,而疏俗則是指避免陷入俗世的瑣事與追逐物質財富,以達到内心的平靜和升華。
而在繁體字中,疏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疏俗的寫法略有不同。疏字的古代寫法為「䁑」,而俗字的古代寫法為「俗」。這些古代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用。
一些例句中常用到疏俗這個詞,例如:
1. 他從小疏俗,專心修行。
2. 那位藝術家追求疏俗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的束縛。
3. 你可以選擇疏俗的道路,追求内心的甯靜和智慧。
疏俗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
1. 疏俗清修:指遠離塵世的修行方式。
2. 疏俗之地:指遠離繁華都市的甯靜之地。
3. 疏俗心境:指追求淡泊名利的内心狀态。
疏俗的近義詞包括:抛棄世俗、遠離紛擾、超脫塵世。而與疏俗意義相反的詞則是世俗、功利、貪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