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c-spirited;be zealous for common weal] 熱心公益,樂于助人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官場現形記》第三四回:“此次由 上海 捐集巨款,來 晉 賑濟,急公好義,已堪嘉尚。”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急公好義之心萌,獨立自存之志固。” 吳組缃 《一千八百擔》一:“是 月齋老叔 熱心教育,急公好義,借了一千二百圓。”
“急公好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強調個人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承擔,既有“為公衆利益奔走”的急切,又有“崇尚道義”的價值觀,常用于稱贊品德高尚的人。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急公好義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急于忙于公事并熱愛義務,自願幫助别人。它體現了忠誠、正直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急公好義由“忄”、“公”、“好”、“義”四個字構成。其中,“忄”是心的意思,又稱“心旁”,拆分為三畫;“公”是具有公平、公正、公道之意,又稱“八掌口”,拆分為四畫;“好”表示喜歡、願意,又稱“女字旁”,拆分為六畫;“義”表示義務、道義,又稱“羊旁”,拆分為五畫。
《急公好義》這個詞最早出自《禮記·玉藻》:“子曰:‘甯我無殷商之事而善急諸侯之雜事,急也,君助我好義;私也,君助我好施。”後來成為成語廣泛流傳。
在繁體字中,“義”字的寫法為“義”,整體結構相似,隻是筆畫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急公好義的“義”字寫作“義”或“義”,與現代行楷字體有所不同,字形稍有差異。
他是一個急公好義的人,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慷慨解囊:指慷慨捐助,樂于助人。
- 志同道合:指志向相同,追求相同的目标。
- 忍辱負重:指忍受******,承擔重任。
- 忠誠正直
- 樂于助人
- 自私自利
- 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