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火的意思、束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火的解釋

紮火把;用火把照。 唐 柳宗元 《零陵郡複乳穴記》:“束火以知其物,縻繩以志其返。” 宋 王安石 《遊土山示蔡天啟秘校》詩:“束火扶路還,宵明狐兔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班》:“乃束火照榻,請客逼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紮火把;用火把照明”,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與例句

  1. 唐代柳宗元《零陵郡複乳穴記》
    “束火以知其物,縻繩以志其返。”
    ➠ 描述用火把照明探索洞穴,并用繩子标記返回路徑的場景。

  2. 宋代王安石《遊土山示蔡天啟秘校》
    “束火扶路還,宵明狐兔懾。”
    ➠ 描繪夜間持火把行路,火光震懾野獸的情景。

  3.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二班》
    “乃束火照榻,請客逼視。”
    ➠ 用火把照亮床榻以觀察細節,體現醫療或探秘場景。


現代應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柳河東集》《臨川先生文集》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火

《束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捆綁着的火焰”。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和“束”。其中,“火”部表示與火相關的意義,而“束”部則表示捆綁、約束的含義。

根據《康熙字典》,《束火》的總筆畫數為9畫。具體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火(丶+四畫)

束(木+八畫)

《束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推測它與古代祭祀活動有關。古人祭祀時,常使用繩索将火抱在一起,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火勢,防止失控。因此,就形成了“束火”一詞。

在繁體字中,束火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上稍有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固定,有一些變體字。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有時将“火”寫作“灬”,将“束”寫作“木⺇”,這種寫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

以下是一些關于《束火》的例句:

1. 夜幕降臨,篝火閃爍,映照出人們的歡聲笑語。

2. 他小心翼翼地捆綁了束火,以免引發火災。

以下是一些與《束火》相關的其他詞語:

組詞:火焰、篝火、燃火

近義詞:燃燒、燃燒着的火焰

反義詞:熄滅、熄滅的火焰

總之,《束火》一詞形象地描述了被捆綁着的火焰,對于理解火的性質、控制火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