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夏布。 唐 杜甫 《送段功曹歸廣州》詩:“ 交趾 丹砂重, 韶州 白葛輕。” 唐 譚用之 《贻費道人》詩:“誰如 南浦 傲煙霞,白葛衣輕稱帽紗。” 宋 蘇轼 《病中遊祖塔院》詩:“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
(2).蔓草。白兔藿的别名。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六三:“不知誰唱歸春曲,落盡溪頭白葛花。” 宋 劉子翚 《有懷》詩之十:“籃輿夢想行山處,白葛花開細雨中。”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白兔藿》。
白葛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植物學與服飾文化兩個角度解析:
植物學釋義
白葛為豆科葛屬植物(學名:Pueraria lobata)的别稱,其根莖肥大,表皮呈黃白色,故稱“白葛”。該植物分布于我國南北多地,《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具有解熱生津、升陽止瀉等藥用價值,傳統醫學中常以葛根入藥。現代研究亦證實其富含異黃酮類化合物,可作功能性食品原料。
服飾文化釋義
白葛指以葛纖維織造的白色夏衣,屬中國古代夏季服飾。《詩經·周南·葛覃》載“為絺為綌,服之無斁”,其中“絺”即細葛布,與白葛的粗織工藝形成對比。宋代《本草衍義》提及“葛有數種,取可作布者為白葛”,印證其作為紡織原料的曆史地位。明清時期,白葛衣因質地輕薄透汗,成為江南士紳避暑常服。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白葛”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
一、指代白夏布
這是用葛麻纖維織成的白色布料,古代常用于制作夏季衣物。 例如:
二、作為植物别名
指“白兔藿”,一種蔓生草本植物,見于《本草綱目》等典籍。 例如:
補充信息:
以上内容綜合了唐代至宋代詩詞例證及權威典籍注釋,如需更多細節可查閱《漢典》或《本草綱目》相關條目。
坌并不恭才幹充類詞話叢編村學搭對待得大蒙钿秋伐木飯豆飯籮肥美馮铗佛郎機改良派羔兒酒高閈革帶觥籌光芒閨奁海濤黃绀绀黃光黃雉戶奴豁薩江痕踐境澆築看伺老是蓮花腮林甸柳季馬辇鬘飾氓伍泥名失實醲醅匹耦普降巧合青鲲窮皮窮危齊心并力戎棨省場書冊樞務膛子天地良心天後外感内傷溫藹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