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試卷上填寫姓名的地方折角或蓋紙糊住,以防止舞弊。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封彌》:“《國史異纂》曰:‘ 武後 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蓋糊名考校,自 唐 始也。今貢舉發解,皆用其事曰彌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所納卷子,徑發下彌封所封卷頭,不要試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卻於每卷上打號頭,三場共一號。”《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外頭隻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實場裡今日早半天就拆彌封填起榜來了。”
“彌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這是該詞的核心含義,指古代科舉或現代考試中将試卷上填寫姓名、編號的部分折疊或用紙糊住,防止閱卷人徇私。具體特點包括:
少數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引申為“言辭或文章充滿感情”,但這種用法較罕見,且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需注意語境區分。
提示:日常使用中,“彌封”主要指考試保密措施,而比喻義多出現在特定文學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史·選舉志》或宋代《事物紀原》等古籍。
《彌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加以封閉或包裹。
《彌封》的部首是“弓”,總共有12畫。
《彌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周易》。其中有一句話:“禋者,彌封而祈天也。”意思是通過禮儀的祈禱來加強與天之間的聯繫。後來,《彌封》逐漸被引申為封閉、包裹之意。
《彌封》的繁體字是「彌封」。
在古代,人們對《彌封》這個詞的寫法有所差異。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在字的上方加上一個“口”字旁,表示封口或封閉物品的意思。
1. 他小心翼翼地彌封了那封箱子,将裡面的東西完全隔絕。
2. 這個文件被彌封在保險櫃裡,隻有授權人員才能打開。
3. 她将禮物用一層層的紙張彌封起來,給人一份神秘感。
彌封的組詞有:彌合、封口。
與《彌封》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封閉、封鎖、包裹。
與《彌封》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開放、揭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