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雁。詩文中多用以寄托歸思。 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詩之四:“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唐 張喬 《登慈恩寺塔》詩:“斜陽越鄉思,天末見歸鴻。” 宋 王安石 《送陳景初》詩:“ 長安 何日到,一一問歸鴻。” 明 楊珽 《龍膏記·酬詠》:“十年流落賦歸鴻,誰傍昏衢駕燭龍。”
“歸鴻”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指北歸的大雁(“鴻”即鴻雁),如。大雁作為候鳥,遷徙特性使其常被用于寄托歸鄉思緒,如《江神子·恨别》中“背歸鴻,去吳中”用鴻雁北歸反襯離鄉之愁。
2. 象征意義 ■思鄉懷人:如晏幾道《思遠人》中“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以鴻雁無信喻指遊子未歸; ■超然心境: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通過凝視飛鴻展現灑脫意境; ■書信代稱(較少見):古代有“鴻雁傳書”典故,故偶見以歸鴻指代回信,如蘇轼“問歸鴻、歸來也未”隱含盼信之意。
詩詞典型用例
需注意其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解讀,主流用法仍以寄托歸思為主。該意象在唐宋詩詞中出現頻率極高,成為傳統文化中“羁旅-歸鄉”二元情感的标準載體。
歸鴻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候鳥遷徙回歸的情景。鴻是鳥類的一種,通常指大雁。歸表示回來、返回的意思。因此,歸鴻指的是候鳥在遷徙後歸來的情景,也可以引申為人歸家的景象。
歸鴻的部首是彳(人),分别有5個筆畫。
歸鴻古代已有使用,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詩:“鴻雁四時飛不繁,草原三月花常新。惆怅孤帆連夜發,送君遠去到秋盡。歸鴻斷絕背湖煙,田父堂前過雁堆。幾度夕陽紅盡畔,不知何處是歸根。”該詩以候鳥遷徙的景象來表達詩人主題,描繪了離散與回歸的情感。
歸鴻的繁體字為歸鴻。
古代漢字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歸"字的古代寫法為"帰", "鴻"字的古代寫法為"鴻"。
1. 秋風送來了歸鴻的呼喚。
2. 心有歸鴻,無處安放。
3. 這座城市的夕陽不再寂寥,歸鴻的歌聲充滿了大街小巷。
1. 歸宿:指歸去的地方、所屬的地方。
2. 歸心似箭:指心思追求回歸的狀态。
3. 歸鄉:指返回故鄉、回家。
1. 歸來:指回來、返回。
2. 歸巢:指候鳥返回築巢的行為。
3. 歸去:指回到原來的地方。
留鴻:指不離開、停留的候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