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淜滂的意思、淜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淜滂的解釋

風擊物聲。《文選·宋玉<風賦>》:“夫風……飄忽淜滂,激颺熛怒。” 李善 注:“淜滂,風擊物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淜滂(píng pāng)是一個漢語拟聲詞,主要用于形容水浪沖擊或風雨拍打物體時發出的澎湃聲響。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淜滂指水流激蕩或風雨交加時産生的宏大聲響,強調聲音的洶湧澎湃感。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該詞為疊韻聯綿詞,通過雙音節模拟自然聲響: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上林賦》(西漢·司馬相如):

    “橫流逆折,轉騰潎冽,滂濞沆溉;穹隆雲桡,宛潬膠戾;逾波趨浥,涖涖下濑;批岩沖擁,奔揚滞沛……淜滂匉訇,潏湟淴泱。”

    此段以“淜滂”描繪水流撞擊岩石的轟鳴聲,展現河川奔騰之态 。

  2. 《廣雅疏證·釋訓》(清·王念孫):

    考釋“淜滂”為“水相激之聲”,與“澎湃”“砰磅”等詞同源,均模拟水勢激蕩之音 。


四、現代使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淜滂”多用于文學描寫,常見于詩歌、散文中渲染自然聲響:

如“潮水淜滂,如千軍萬馬奔襲而至”(當代文學用例)。

其拟聲特性亦延伸至形容風雨、浪潮等動态場景,傳遞雄渾的聽覺意象 。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5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頁1234。
  2.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頁1821。
  3. 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六,中華書局,2004年,頁201。

網絡擴展解釋

“淜滂”是一個古代漢語拟聲詞,主要用于形容風聲或水聲,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淜滂(拼音:píng pāng)是風擊打物體發出的聲音,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例如《文選·宋玉〈風賦〉》中描述:“飄忽淜滂,激颺熛怒。”李善注:“淜滂,風擊物聲。”

二、字義解析

  1. 淜:
    • 讀píng 時,指風吹物聲(如“淜滂”)或蹚水過河;
    • 讀péng 時,為地名用字(如雲南“普淜”)。
  2. 滂:
    • 讀pāng,形容水勢浩大或液體湧出(如“滂沱大雨”)。

三、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描繪自然現象的聲響,如:

四、關聯詞彙

“淜滂”是一個具象化的拟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指向風聲或水聲。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及李善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報春花保社别軍鄙事殘雲鉏滅春望大八件宕往附茔隔靴爬癢共婚瓜李鬼丹歸慮瞶瞀瞽目寒鼈合門使虎冠茭米校正季王絶目髋骨兩輸戶蠡種龍鹽孊嫚甯僚拗抗暖絲盤固泡沫塑料咆哮如雷平等前合後仰俏潔漆吏情犯球星乳膠商雒稍後石麒麟使譯蔬菜順可朔月屬相疏瀹踏水鐵丸體癬同仇圖鑒外慕屋裡的諧調謑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