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學的意思、監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學的解釋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學堂設立的學官。也稱學監。主管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居和日常行為。 魯迅 《呐喊·頭發的故事》:“ 宣統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學校做監學。”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來函以監學相委,以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國子監。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宋史·職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學成,增置博士、正、録。參用 元祐 、 紹聖 監學法,修立監學新法。” 元 虞集 《請吳先生書》:“先生抱道懷德,經明行脩,係乎監學者匪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學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教育職稱,指舊時學校中負責監督管理學生學習和紀律的專職人員,相當于現代學校的教導主任或訓導主任。該詞主要流行于清末至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

一、核心釋義

監學(jiān xué)由“監”與“學”二字構成:

二、職責與曆史背景

監學的主要職能包括:

  1. 紀律管理:監督學生日常行為,執行校規校紀;
  2. 學業督導:巡查課堂秩序,協助教師維持教學環境;
  3. 生活指導:管理學生住宿、考勤等事務。

    這一職務常見于20世紀初的中國新式學堂,是近代教育制度變革中借鑒西方學監制度的産物。隨着教育體系發展,“監學”一詞逐漸被“教導主任”“訓導主任”等取代。

三、權威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舊時學校中管理學生的人員。”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清末及民國初年新式學堂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學生品行及學業。”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監學”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清末學堂的學官

  1. 職責與性質
    監學是清末在中等以上學堂設立的學官,也稱“學監”,主要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居及日常行為。例如魯迅在《頭發的故事》中提到自己曾任中學校監學,郭沫若的《我的童年》也提及這一職位。

  2. 曆史背景
    該職位與近代教育制度變革相關,是傳統科舉制向新式學堂過渡的産物,體現了對學生行為規範的重視。

二、國子監的别稱

監學也代指國子監,即封建時代中央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如《宋史·職官志》記載了監學法的修訂,元代虞集的文獻中亦提到監學的重要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魯迅、郭沫若相關作品或《宋史》職官志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般配不解之仇不瓤闡教潮雞逞興赤籍傳說錘碎放析馮驩铗逢會風利高赀勾起荷杯換鬥移星黃人靧粱糊裡糊塗婚會鹄亭笳繁假髻繭絲牛毛焦沸箕姑廑身劇煩慨惜考限狂謬聯繫群衆僚屬柳永靡弱磨漶黏恡繳繞盤緣劈手乾餱七單侵伐清才青油燈青貯仍親人世間日偷榮美禅化嬗替速殄晚嫁無命無萬大千烏有先景新仇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