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獻的意思、供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獻的解釋

(1) [contribute]∶供奉;奉獻

(2) [offerings] 〈方〉∶供品

菜案上擺着酒肉,大半是祭神用的供獻

詳細解釋

(1).供奉;奉獻。 宋 陶穀 《清異錄·聖楊花》:“吳僧 梵川 誓願燃頂供養 雙林 傅大士 ,自往 蒙頂 結菴種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絶佳者……持歸供獻。”《水浒傳》第九十回:“我師不納,可令庫司辦齋,供獻本寺僧衆。”《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甚至有一蒲包爐食餑餑……也都來供獻供獻,磕個頭的。” 許地山 《黃昏後》:“你若常常到她面前,用你底孝心、你底誠意供獻給她,日子久子,她心喜歡讓你見着她底容貌。”

(2).指供品。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歲暮雜務》:“調羹飯,治祭品,擺供獻,雕茶果。” 賀敬之 丁毅 《白毛女》第四幕第一場:“穿的是破布爛草不遮身,吃的是廟裡的供獻,山上的野果。”

(3).犧牲品。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救國是圖,不惜以個人為供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供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供奉、奉獻
    指向神明、祖先或尊崇對象呈獻物品,表達敬意或虔誠。例如:“持歸供獻”(宋·陶穀《清異錄·聖楊花》),表示将珍貴物品獻給信仰對象。
    引申義也可指為集體或他人付出努力,如“為自由軟件作出供獻”。

  2. 供品
    特指祭祀或儀式中使用的物品,如酒肉、茶果等。例如:“祭神用的供獻”(),或《白毛女》中提到的“廟裡的供獻”。

  3. 犧牲品(較少用)
    比喻被迫付出的事物或人,如魯迅所言“以個人為供獻”(),多用于文學或批判性語境。


二、用法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水浒傳》《清異錄》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供獻》的意思

《供獻》是指将自己的財物、勞力、心力等奉獻給神靈、國家、社會或者是特定的人。它體現了人們對于某種信仰、價值觀或責任感的表達和履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供獻》這個詞的左邊是“共”字的部首,右邊是“犬”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供獻》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供”字表示獻供,奉獻物品的意思;“獻”字則表示以某種方式将自己的東西、力量等給予他人。在繁體字中,“供”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獻”字在繁體中會多出一個“犬”偏旁部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遷。關于《供獻》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它們通常是根據時代、地區和個人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基本的含義和形狀通常是相似的。

例句

1. 經過激烈的戰鬥,勇敢的士兵們為國家的和平和安甯做出了巨大的供獻。

2. 每年的生日,他總是将自己親手制作的蛋糕供獻給長者們。

3. 這座廟宇已經存在了幾百年,每天都會有信徒前來供獻香燭和祈禱。

組詞

供應、獻身、奉獻、供奉、獻出、獻藝

近義詞

捧場、獻祭、遞交、奉上、進貢

反義詞

搜刮、占有、霸占、掠奪、剝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