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政施仁的意思、發政施仁的詳細解釋
發政施仁的解釋
發布政令,實施仁政。比喻統治者施行開明政治。
詞語分解
- 發政的解釋 發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墨子·尚同上》:“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漢書·韓安國傳》:“是以古之人君謀事必就祖,發政占古語,重作事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周禮
- 仁的解釋 仁 é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别人着想)。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仁義禮智(儒家的 * 思想)。仁至義盡。一視同
網絡擴展解釋
“發政施仁”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發布政令、施行仁政,強調統治者通過開明政策治理國家。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詞義:指當權者頒布政策時以仁愛為本,實施惠民措施,體現對民生的關懷。核心是通過“仁政”實現社會穩定。
- 出處:最早見于宋代蘇轼《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聖在位,發政施仁,惟恐不及。”。
2.詞義拆解
- 發政:即“發布政令”,指制定并推行國家政策。
- 施仁:意為“施行仁政”,包括減輕賦稅、保障民生、體恤弱勢群體等舉措。
3.治國理念
- 強調“以民為本”,主張通過道德教化而非嚴刑峻法治理國家。例如孟子提倡優先照顧“鳏寡孤獨”等弱勢群體,以此赢得民心,鞏固統治基礎。
- 這一理念被認為能提升民衆的安全感與幸福感,進而促進社會繁榮。
4.應用示例
- 古代典籍中多用于描述明君治國,如《南牢記》第四折:“發政施仁四海揚,太平世尊榮坐享。”
-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政府推行惠民政策,如扶貧、醫療保障等。
擴展參考
- 該成語在結構上屬于聯合式,中性色彩,多作謂語使用。近義詞包括“仁政愛民”,反義詞如“苛政猛于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段落标題使用h标籤:
《發政施仁》的意思
《發政施仁》是一句成語,意為在治理中實施仁政。
部首和筆畫
《發政施仁》的三個字分别是:“發”、“政”、“施”。其中,“發”字的部首是“發”,總共有五個筆畫;“政”字的部首是“⻏”,總共有八個筆畫;“施”字的部首是“斶”,總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發政施仁》出自《論語·齊民》,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對孔子提問後的回答。在繁體字中,《發》可寫作「發」,《政》可寫作「政」,《施》可寫作「施」,《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發政施仁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他在執政時以《發政施仁》為原則,為人民謀福祉。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施政、政令施行、施行仁政。
近義詞:實施仁政、推行仁政。
反義詞:發政行暴、不仁政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