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的門徒。《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猶我輩。 漢 班固 《答賓戲》:“ 孔 終篇於西狩,聲盈塞於天淵,真吾徒之師表也。” 五代 伍喬 《龍潭張道者》詩:“他年功就期飛去,應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啟 《送虛白上人序》:“ 虛白 之賢,不唯過吾徒,又能過其徒矣。”
“吾徒”是古漢語中的常見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即說話者自稱其弟子或追隨者。例如:
用于表達說話者與所指對象同屬一類群體。例如:
該詞多出現于古代典籍,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論語》中側重師徒關系,而《晉書》等文獻中更強調群體歸屬感。
吾徒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形容自己的朋友或同伴。在古代中國文學中,吾徒指的是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的朋友或同輩。
吾徒的部首是口,共有8個筆畫。
吾徒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吾友也謂丘也,切切乎求之不可以得,舍也。”意為“我朋友稱我為丘,我急切地尋找他卻找不到,隻能放棄。”這裡的“吾友”即指吾徒。
吾徒的繁體字為「吾徒」,和簡體字完全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以篆書為基礎。在篆書中,吾徒的寫法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1. 我們是吾徒,一起努力實現夢想。
2. 他們是好朋友,互稱吾徒。
吾徒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詞語。但可以通過組合其他詞語來形成新的意義。
例如:
吾輩(指同輩中的自己)
吾友(指自己的朋友)
近義詞指的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吾徒的近義詞可以是:
朋友
同伴
夥伴
反義詞指的是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吾徒的反義詞可以是:
敵人
對手
敵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