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arrying] 從石場開采石料頭、大理石或石闆等的事務、職業或行動
(1).有彩色花紋的石頭;寶石。《山海經·西山經》:“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寶石》:“采石,即寶石也。”
(2).指 采石矶 。《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李白 ﹞嘗乘月與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宋 辛棄疾 《西江月》詞序:“ 江 行 采石 岸,戲作漁父詞。” 清 金綎 《采石矶》詩:“峥嶸屢縈迴, 采石 屹相向。”參見“ 采石磯 ”。
采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從山體、礦脈或河床中鑿取石材的行為,多用于建築、雕刻或工業原料。該釋義源于古代采礦活動,如《淮南子》中“采石鑄銅”即指開采礦石冶煉金屬。現代語境下,指通過爆破、機械切割等方式獲取花崗岩、大理石等天然石材的作業過程。
專指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采石矶”(古稱牛渚矶),為長江三大名矶之一。因其臨江峭壁多産五彩石,南朝《輿地志》載“其地産石,可作硯”,故得名“采石”。此地因唐代詩人李白《夜泊牛渚懷古》而聞名,現存太白樓、三元洞等古迹。
“采石”在詩詞中常借指開鑿山石的艱辛勞作,如白居易《新豐折臂翁》中“采石江邊秋草綠”,暗喻戰争徭役之苦。地質學領域則延伸為“采石場”(quarry),指規模化開采石材的露天礦場。
參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8頁;《辭海》(第六版彩圖本)第1892頁;《中國地名大辭典》第421頁。
“采石”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開采石料
指從石場開采石材(如大理石、石闆等)的職業或行為。例如:“采石工人”“采石場”等表述均與此相關。
寶石或彩色花紋的石頭
古代文獻中,“采石”常指帶有彩色花紋的石頭或寶石。如《山海經》提到“凄水多采石”,郭璞注“石有采色者”;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記載“采石即寶石”。
比喻人才發掘
成語中,“采石”可引申為開鑿、培養人才的過程,強調對潛力的挖掘。
曆史地名引用
特指“采石矶”(今安徽馬鞍山境内),因李白曾在此飲酒賦詩而聞名。如《新唐書》記載李白“自采石至金陵”的轶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山海經》《本草綱目》等文獻。
變人邊帳髀肉複生播布踩水持蠡測海楚蓮廚箑村叟大瘡丹實丁方鈍拙獨占鼇頭兒女情長鵝氄二項方程分散系富春江公單官營歸業鼓吏見彈求鸮瀸汙郊丘徼遮羁絡寖假踞鼃食蛤姱修亮察廉恕寮人裂地林莽毛骨聳然毛羽面條内室铍掩牽挂碕嵚七十鑽齊竽缺少區蓋屈死日久歳深榮班蕤蕤山右神相壽比南山授孑痠凍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玩耽襄禮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