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頂天立地。《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六回:“俺是通天達地,有一無二,帶管本山山寨頭名寨主女将軍。”
“通天達地”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以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讀音為tōng tiān dá dì,繁體寫作“通天達地”,屬于聯合式結構的古代成語。其核心含義為頂天立地,多用于形容人物形象高大偉岸或氣概豪邁超凡,例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中的例句:“俺是通天達地,有一無二……”。
最早出自明代羅懋登的章回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原句通過人物對話展現其豪邁氣魄。該成語屬于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刻畫英雄人物或非凡形象。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題材描述,例如:
壁畫中的神将通天達地,手持長戟鎮守天門。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相關章節或權威成語詞典。
《通天達地》這個詞是指一個人或事物能夠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暢通無阻,無所不能、無所不能不及。它傳達了一種強大無比、包羅萬象的意思。
《通天達地》這個詞的部首是“辶”(辵)和“土”。其中,“辶”(辵)表示“走”的意思,而“土”表示“地”的意思。
《通天達地》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20畫。其中,“辶”(辵)部部首的筆畫數為3畫,而“土”部部首的筆畫數為3畫。
《通天達地》是成語的一種,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具體的來源和出處已經難以考證。它是由古代的智者們通過觀察自然界、總結人生經驗而創造的。
繁體字“通天達地”與簡體字“通天達地”擁有相同的意思,隻是書寫形式上稍有不同。
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漢字《通天達地》的寫法并非與現代相同。具體來說,古時候的《通天達地》在寫法上少了“辶”(辵)部部首,而隻含有“土”部部首。
1.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真是通天達地,無論是題材、形式還是技法,都堪稱一流。
2. 他們的合作無疑是一個通天達地的組合,任何困難在他們面前都不值一提。
1. 通天徹地:形容事物不受限制,隨心所欲。
2. 博聞多識:形容知識淵博,廣泛博覽。
3. 神通廣大:形容智慧、能力等極其卓越,無所不能。
1. 履天蹐地:形容能力極強,行動在天地間無往不利。
2. 遍覽天下:形容知識淵博,廣泛博覽世界各地。
1. 局限狹小:形容範圍狹窄,能力或視野不廣。
2. 一代不守:形容脫離主流價值觀,不受限制、放蕩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