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蘊藏有玉的石頭。 漢 王符 《潛夫論·論榮》:“夫 和氏 之璧,出於璞石; 隋氏 之珠,産於蜃蛤。”
“璞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璞石”指蘊藏有玉的石頭,即未經雕琢的玉石原石。它強調事物原始、未加工的狀态,例如《潛夫論·論榮》中提到:“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産于蜃蛤。”。這一概念常用于比喻人的潛力和才華尚未被開發,類似“未經打磨的寶石”。
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璞石”常被用來:
最早出自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論榮》:“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産于蜃蛤。”,通過“和氏璧”的典故說明珍貴事物往往源自平凡。
如需更多信息,可參考以上标注的網頁來源。
《璞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未經切割、雕琢的原石。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石(shí)和璞(pú)。下面将對璞石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分析。
璞石的部首是石(石字旁),表示與石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石部部首的筆畫數為5畫,璞部的筆畫數為13畫。
璞石在古代漢字中被稱為篰石,因為篰在此處是璞的繁體字。璞石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玉石文化,形容未經雕琢、保持自然狀态的玉石。
在古代,璞石的寫法與現在大緻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字形中石部分較小,璞部分較大。具體形态可以參考古代字典或古文書籍。
1. 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将那塊璞石打磨成一件精美的玉雕。
2. 這塊璞石就像是蘊藏着無限潛力的寶藏。
與璞石相關的組詞有:璞玉、璞玉山、璞玉器、璞玉的光芒等。
與璞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原石、未經加工的寶石、天然石等。
與璞石相對的詞語是:雕琢、打磨、精美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