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依歸的意思、無所依歸的詳細解釋
無所依歸的解釋
沒有依靠和歸宿。《莊子·人間世》“民其無如矣” 晉 郭象 注:“無所依歸。”《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叔已去,小侄從今無所依歸矣!”
詞語分解
- 無所的解釋 .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将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
- 依歸的解釋 .依托;依靠。《書·金縢》:“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維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記》:“天子東向憂勞,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依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沒有依靠和歸宿,形容人處于孤立無援或失去寄托的狀态。
二、出處溯源
- 最早注解:出自《莊子·人間世》中“民其無如矣”的晉代郭象注,郭象以“無所依歸”解釋原文。
- 史書記載:《漢書·外戚傳》用此詞描述皇室祭祀斷絕後“精魂無所依歸”的境況。
- 文學引用:清代《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中,杜少卿感歎“小侄從今無所依歸矣”,體現情感依托的喪失。
三、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處境。
- 近義詞:無依無靠。
- 情感色彩:中性偏消極,多用于表達漂泊、孤寂或失去精神寄托的狀态。
四、示例擴展
除《儒林外史》外,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失去家庭、社會關系或理想破滅後的心理狀态,如:“災後家園盡毀,幸存者頓感無所依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漢書》原文或《儒林外史》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所依歸
無所依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固定的歸宿或依靠。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無、手、土,總共有12個筆畫。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無所依歸這個詞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為「無所依歸」。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無所依歸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大的變化。按照《康熙字典》記載,無所依歸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無所依歸」。
下面是一些使用無所依歸這個成語的例句:
- 當他失去了工作和家人的支持後,他變得無所依歸。
- 那個流浪漢無所依歸,隻能在街上過夜。
- 她的丈夫去世後,她感到無所依歸,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依賴、附庸、倚賴。
而與無所依歸意義相反的詞語是:有所依托、歸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