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以來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典。七經名目,曆來說法不一。 東漢 《一字石經》作《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後漢書·張純傳》 唐 李賢 注作《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 宋 劉敞 《七經小傳》作《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 清 康熙 《禦纂七經》作《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2).道家七類經書。即《仁經》、《禮經》、《信經》、《義經》、《智經》、《德經》、《道經》。見《雲笈七籤》卷九。
(3).佛家淨土宗的七種經典。即《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贊淨土佛攝授經》、《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七經”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學術流派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東漢《一字石經》版本
包含《周易》《詩經》《尚書》《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
唐代李賢注《後漢書》版本
包括《詩經》《尚書》《禮》《樂》《周易》《春秋》《論語》。
(注:其中《樂經》早佚,後世多以《禮記》替代)
宋代劉敞《七經小傳》版本
新增《周禮》《儀禮》《禮記》,與《尚書》《詩經》《公羊傳》《論語》并列。
清代康熙《禦纂七經》版本
最終定型為《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周禮》《儀禮》《禮記》,成為官方權威版本。
包括《仁經》《禮經》《信經》《義經》《智經》《德經》《道經》。
涵蓋《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七部典籍,用于闡釋淨土修行法門。
建議進一步查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或《經學曆史》了解詳細演變脈絡。
《七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的統稱,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經典之一,包括了《詩經》、《尚書》、《禮記》、《樂經》、《易經》、《春秋》和《周書》等七部經典著作。
《七經》中的字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一(丨)和一(一),丨是豎廠非常臨着連衣杆。一是表示事物的一個單位。它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七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最初用以指代儒家經典的七部著作。唐代以後,七經成為儒家經典的統稱,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七經》的繁體字為「七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七經》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隻是部分字形上有一些差異。
俞曰:「七經載禮、樂、詩、書、易、春、秋也。」(出自清代朱贊宗《悔過書集外集》)
七部經典、經典著作
儒家經典、經書、儒家典籍
非經典、非儒家經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