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假的意思、賜假的詳細解釋
賜假的解釋
經皇帝批準而給與假期。《晉書·王國寶傳》:“及弟 忱 卒, 國寶 自表求解職迎母,併奔 忱 喪,詔特賜假。”《南史·顔竣傳》:“以父 延之 緻仕,固求解職,賜假未發,而 文帝 崩問至。”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宴》:“我的夫人呵,昨已單本題請他的身後恩典,兼求賜假西歸。未知旨意何如?”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網絡擴展解釋
“賜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上級或掌權者批準休假,帶有敬辭性質。古代主要指皇帝特批的假期,現代語境中可延伸為領導準假(但使用較少)。
二、具體解析
-
古代用法
特指帝王批準臣子休假,常見于史書記載:
- 《晉書》記載王國寶因喪事“诏特賜假”
- 《南史》描述顔竣因父親緻仕“賜假未發”
- 《紅樓夢》第七十一回提到賈政“賜假一月在家歇息”
-
現代延伸
可泛指領導批準休假(敬辭用法),但更常見于仿古表述或特殊文體中。例如:“承蒙賜假三日,得以處理家事。”
三、使用特點
- 權威性:強調批準主體地位高于請假者(如帝王、上司)
- 被動性:假期由被申請方主動授予,而非請假者主張
- 時限性:通常為短期或特定事由的假期(如奔喪、探親)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準假”“批假”等更通俗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假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意思是給予假期或休假的行為。現在讓我們來拆分賜假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賜字的部首是貝并包含了8畫,而假字的部首是人并包含了9畫。賜假這個詞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它的寫法在古代是沒有變化的。下面是一個例句:老闆賜假給我,我将去旅行。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有賜假、賜假條、假期等詞語。與賜假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給假、授予假期等。相反地,反義詞則是收回假期、取消休假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