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饩饋的意思、饩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饩饋的解釋

牲肉與糧食;食物。《梁書·邵陵攜王綸傳》:“全由餼饋懸絶,卒食半菽,阻以菜色,無因進取。”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陶母碑》:“俄而車蓋載止,餼饋并竭。” 明 歸有光 《贈給事中劉侯北上序》:“比明登山,則道士已出迓,餼饋皆具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饩饋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典籍的使用中具體分析:

一、字義分解

  1. 饩(餼):

    本義指活牲口或糧食,特指未宰殺用于祭祀或饋贈的活畜。《說文解字》釋為“饋客刍米也”,引申為贈送食物。古代“饩”常指諸侯間互贈的活牲,如《左傳·僖公十五年》載“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饩”,此處“饩”即指救濟糧。

  2. 饋(饋):

    本義為進獻食物。《周禮·天官·膳夫》注:“進物于尊者曰饋。”後泛指贈送,如《論語·鄉黨》“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二、合成詞釋義

“饩饋”作為複合詞,特指古代祭祀或禮儀中進獻的活牲與食物,常見于周代禮制文獻:

三、典籍用例與引申

“饩饋”在先秦文獻中多與國家間禮儀性贈予相關,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釋“饩”“饋”字源。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鄭玄注“掌客”“膳夫”職章。
  3. 楊天宇《儀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聘禮章節譯解。
  4. 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對《中庸》《聘義》的訓诂。

“饩饋”核心含義為古代禮儀中進獻活牲及配套食物的制度,屬周代禮制專稱,後漸泛指隆重的饋贈。其考釋需結合先秦禮制文獻及曆代注疏,方得确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饩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祭祀或禮儀場合中的特定物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拼音與基本含義


詳細解釋

  1. 作為祭祀或禮儀用品
    “饩”本義指活牲口或生肉,如祭祀用的羊、牛等(“饩羊”);“饋”表示贈送食物。因此“饩饋”常指古代祭祀、宴飨或外交禮儀中贈送的生肉與谷物。

    • 例:《周禮》提到“緻饔饩”,其中“饔”是熟食,“饩”是生肉,合稱“饩饋”。
  2. 作為俸祿或給養
    “饩”亦可引申為俸祿,如《國語》中“生二人,公與之饩”,指官府發放的生活物資;“饋”則強調贈送行為。因此“饩饋”有時也指供給軍隊或官員的糧食類物資。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如《周禮》《左傳》《國語》等,用于描述禮儀、祭祀或官方供給場景,現代漢語中已罕見。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熬審百般奉承兵無常勢采光差拟辭巧理拙從來村父老厝兆大惡刀勞鬼登盈地妖端家多次曝光多兇少吉梵僧偾事瓜連古喇水國勞橫眸狠辣黃中李華序虎館揮涕昏鈔火把漸仁摩義漸稀靜郭君句會均産朗照列保力竭聲嘶利舌柳花綸旨杪杪民不畏威谟慮難晦納種諾仕平施淺嘗辄止砌累三法紹熙生道身外物十八變同貌推補王風王孟晚魄無礙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