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意思、秦皮的詳細解釋
秦皮的解釋
[ash bark] 小葉白蠟樹的樹皮,中醫入藥,有解熱、鎮痛等作用
詞語分解
- 秦的解釋 秦 í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一帶:朝(乷 )秦暮楚。秦晉之好。秦樓楚館(舊時指 * )。 中國朝代名:秦代。秦鏡高懸(喻法官判案的公正嚴明。亦稱“明鏡高懸”)。 中國陝西省的别稱。 '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網絡擴展解釋
秦皮的解釋(中藥學)
一、基本定義與來源
秦皮是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幹燥枝皮或幹皮。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别名“岑皮”“梣皮”等,主産于遼甯、陝西、四川等地。
二、性味歸經與功效
- 性味:苦、澀,寒。
- 歸經:肝、膽、大腸經。
- 核心功效:
- 清熱燥濕:用于濕熱瀉痢、濕熱帶下,可配伍黃柏、椿皮等。
- 收澀止痢:針對熱毒痢疾,如《本草綱目》記載其治“血痢多年”。
- 明目退翳:主治肝火目赤腫痛、目生翳障,常與菊花、決明子同用。
- 止咳平喘:現代研究顯示其可緩解咳嗽、氣喘。
三、臨床應用與配伍
- 濕熱病症:
- 細菌性痢疾、腸炎:配伍黃連、木香煎服。
- 濕熱帶下(黃帶):與牡丹皮、當歸同用。
- 目疾:
- 其他:
- 慢性氣管炎:含七葉樹苷等成分,具鎮咳作用。
- 皮膚疾病:如牛皮癬,可外用藥液。
四、現代研究與禁忌
- 藥理作用:抗炎、抗菌(如痢疾杆菌)、抗病毒(流感病毒)、利尿、促進尿酸排洩等。
- 禁忌:脾胃虛寒者禁用,過量可能引起嘔吐。
五、文化延伸
需注意,“秦皮”在成語中另有含義(如形容冷酷無情),但此釋義與中藥無關。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國藥典》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秦皮的意思
秦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自古秦國所使用的一種紙。這種紙質較薄,適用于書寫和書籍的制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秦皮的部首是禾(hé),總筆畫數為8。
來源
秦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秦朝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在秦朝時期,秦國使用這種紙作為一種重要的書寫材料。
繁體
秦皮的繁體字為「秦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秦皮」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但仍能夠辨認出來。
例句
1. 他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塊保存完好的秦皮,引起了學界的關注。
2. 這本書的内容是根據秦朝時期的秦皮整理而成的。
組詞
秦朝、紙皮、書籍、保存、考古、發掘
近義詞
秦紙、秦籍、秦國紙
反義詞
現代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