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聚教訓的意思、生聚教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聚教訓的解釋

《左傳·哀公元年》:“﹝ 伍員 ﹞退而告人曰:‘ 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 吳 其為沼乎!’”後以“生聚教訓”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梁書·賀琛傳》:“今北邊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訓之時,而天下戶口減落,誠當今之急務。” 唐 權德輿 《岐國公杜公淮南遺愛碑銘序》:“惟公鎮定一方,心平德和,言仁必及人,言智必及事,生聚教訓,勤身急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生聚教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通過繁殖人口、聚積物力(“生聚”)與教育訓練、勵精圖治(“教訓”),使軍民同心協力、積蓄力量,最終實現振興并雪恥的目标。

  2. 曆史出處
    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記載越王勾踐被吳國擊敗後,采納謀臣文種“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曆經二十年艱苦奮鬥,最終滅吳複國。原文為:“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3. 延伸背景
    成語與“卧薪嘗膽”典故密切相關,常被用來形容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的精神。例如唐代權德輿曾用此詞描述治國者勤勉安民、整軍備戰的舉措。

  4.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偏正式結構,多作謂語,含褒義。
    • 近義詞:生聚教養(強調培養過程)、卧薪嘗膽(側重個人奮鬥)。
  5. 文化意義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治國策略,更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象征,常用于激勵集體或國家在逆境中團結奮進。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生聚教訓

「生聚教訓」這個詞指的是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來改變和提升自己。這個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生」、「聚」和「教訓」。

「生」的部首是「生」,筆畫數量為五筆。它的意思是指生物或生命的起源。

「聚」的部首是「耳」,筆畫數量為六筆。它的意思是指集合或聚集眾多的人或物。

「教訓」的部首是「攵」,筆畫數量為四筆。它的意思是指通過反思和經驗獲得的教育和教訓。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文化。在古時候,人們通過生活中的經歷和教訓來不斷提升自我,並將這些經驗傳遞下來,以幫助後代人成長。

在繁體字中,「生聚教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生聚教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因為現代中文使用簡體字為主,所以我們通常使用簡體字來書寫這個詞。

這個詞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生活」、「聚會」和「教育」等。

「生聚教訓」的近義詞有「經驗教訓」、「悟道」和「體悟」等。

「生聚教訓」的反義詞可以是「無經驗」、「無教訓」或「當頭一棒」等。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從生聚教訓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