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饑荒之年。《周禮·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文選·顔延之<應诏觀北湖田收>詩》:“息饗報嘉歲,通急戒無年。” 呂向 注:“無年,饑年也。” 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 關陝 無年,未宜輕動。”
(2).無年壽,壽命不長。《宋書·謝莊傳》:“家世無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南史·蕭晔傳》:“﹝ 曄 ﹞初封 安陸侯 。 憺 特所鐘愛,常目送之曰:‘吾所深憂。’左右問其故,答曰:‘其過俊發,恐必無年。’” 明 李贽 《與焦弱侯太史》書:“昨閲《近谿子集》,深嘆此老日進一日,脫化如此。故知人不可以無年也決矣。”
“無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糧食歉收、民衆生活困難的荒年。該釋義源自古代典籍:
指人未能享有正常壽命,常見于人物評價: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領域。其雙義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山中無年”則引申為時間概念模糊的意境表達。
《無年》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沒有年歲、永遠不會老去或衰敗。在中國文化中,無年常常被用來形容某些寓意長壽或長久的事物。
無年這個詞共有兩個部首:無(wú)和年(nián)。其中,無字由丨(gǔn)和口(kǒu)兩個筆畫組成,年字由廣(guǎng)和并(bìng)兩個筆畫組成。
《無年》這個詞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詩歌中。在繁體字中,無年的寫法為「無年」。
在古代,無年的寫法有些許差異。一種常見的古時漢字寫法是「毋年」,其中「毋」是表示否定的古代漢字,并且與「無」具有相似的含義。
1. 他永遠年輕,仿佛無年之人。
2. 這個村莊代代相傳,像無年流水一般。
無年的相關詞語有:無物年華、無憂無慮、不老不死等。
近義詞包括:長壽、永恒、不朽。
反義詞有:有年、衰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