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破曉。 元 鄭玉 《登師山諸生有書》詩之一:“城上鐘聲度遠溪, 扶桑 破曙海雲低。”
“破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ò shǔ,其核心含義為“破曉”,即天剛亮的時刻。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拆分:
文學用法: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籍或文學類辭典。
破曙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破字是一個多音字,它的部首是石,總共有7筆構成。曙字的部首是日,共有11筆構成。
破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王之渙的《登鹳雀樓》詩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更上一層樓”意指破曉的時候,天色逐漸亮起,太陽開始升起的那一段時間。後來,這一詞彙演變為破曙。
破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破曙」,沒有太大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破字的古代寫法是「愽」,字形更加簡潔。曙字的古代寫法是「署」,形象描繪了朝陽冉冉升起的景象。
以下是一些使用破曙的例句:
1. 夜已深,破曙時分,他們終于趕到了目的地。
2. 黎明時分,大地籠罩着破曙的光芒。
破曙可以與一些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
1. 破曉:指天亮,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
2. 曙光:指黎明時分升起的太陽,也常用來比喻希望的出現。
3. 破曉時刻:指天剛破曉的那一刻。
破曙的近義詞有黎明、拂曉、破曉等。反義詞則是傍晚、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