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y group] 集合兩個軍以上的大部隊;方面軍和集團軍的統稱
(1).古代的軍事集合體。《新唐書·百官志四上》:“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掌判諸曹、五府、外府禀祿,卒伍、軍團之名數,器械、車馬之多少。” 宋 王溥 《唐會要·洛陽宮》:“民部尚書 戴胄 諫曰:‘ 關中 河 外,近置軍團,富室強丁,并從戎旅。’”
(2).今軍隊在戰時,集合兩個以上大部隊,統一指揮,謂之“軍團”。我國紅軍時期,相當于集團軍的編制單位。某些國家的軍團,相當于我國的軍。
“軍團”是一個軍事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國家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現代軍事概念
指由兩個或以上“軍”級單位組成的大規模作戰部隊,通常作為方面軍或集團軍的統稱。其核心任務是保衛國家安全,并能在遠離本土的環境下長期作戰,具有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
中國紅軍時期的特殊含義
在19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中,軍團相當于集團軍編制,例如紅一、紅二軍團等,承擔戰略級作戰任務。
在非軍事領域,該詞可比喻大規模組織(如“銷售軍團”)或特定群體(如電子競技戰隊)。需注意語境中的具體指向。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編制數據,可參考軍事百科類文獻。
軍團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古代的軍隊組織形式,由多個部落或者軍隊組成的大型軍事單位。軍團的規模較大,一般由幾千到幾萬人組成,具備較強的戰鬥力。
軍團的部首是冖,軍的部首是冖,團的部首是囗。軍團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軍團一詞最早來源于拉丁語“legio”,意為“軍隊”。在古羅馬時期,軍團是羅馬帝國的主要軍事組織單元,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軍事行動。
軍團的繁體字為「軍團」。
軍團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軍團」,軍為軍的古體字形式,團為團的古體字形式。軍團的古字形呈現了一個由「軍」和「團」組合而成的形态。
1. 那支軍團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擊潰了敵軍的防線。
2. 這個城市被敵軍的軍團所包圍,形勢相當危險。
1. 軍團長:指軍團的最高指揮官。
2. 軍團兵:指隸屬于一個軍團的士兵。
1. 部隊:指由多個軍種組成的軍事力量。
2. 師團:指一個軍團下面的更小的軍事組織單位。
敵軍:指與自己軍隊相對立、敵對的軍事力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