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rtheast China]∶舊稱東北三省,以位于山海關之東而得名。亦稱“關外”
(2) [the east of Hangu pass in ancient china]∶指函谷關以東之地
自秦孝公以來, 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史記·李斯列傳》
(1).指 函谷關 、 潼關 以東地區。《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元封 四年中, 關 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若 氐 運必窮,吾當懷集 關 東,以復先業耳, 關 西會非吾有也。”
(2). 唐 代亦指 洛陽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忽聞驛使發 關 東,傳道天波萬裡通。” 陳熙晉 注:“ 顯慶 二年,置 東都 。 則天 改為 神都 。 唐 都 關 内,故以 洛城 為 關 東。” 唐 王勃 《春思賦》:“復聞天子幸 關 東,馳道煙塵萬裡紅。” 唐 劉長卿 《獄中聞收東京有赦》詩:“傳聞闕下降絲綸,為報 關 東滅虜塵。”
(3).指 山海關 以東地區,包括今 遼甯 、 吉林 、 黑龍江 三省。 清 鄭燮 《濰縣竹枝詞》之三七:“ 關東 逃戶幾人歸,攜得妻兒認舊扉。” 康有為 《過昌平城》詩:“永夜駝鈴傳塞上,極天樹影遞 關東 。”
(4).古鎮名。 北宋 置。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阌鄉 西,以在 潼關 之東得名。當 豫 陝 交通的要沖。
“關東”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隨時代變遷有所變化,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解釋:
這一時期的“關東”主要指中原地區,即函谷關(後為潼關)以東的廣闊地域,包括今天的河南、山東、河北南部等地。例如:
自明代起,隨着山海關成為東北與華北的分界,“關東”逐漸指代今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内蒙古東北部。例如:
當前“關東”主要指中國東北地區,涵蓋黑龍江、吉林、遼甯三省及内蒙古東北部,這一概念源于明清時期以山海關為界的劃分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也有“關東”地區(東京周邊),但與中國的地理概念無直接關聯。
關東是指中國地理上的一個東北方地區,包括今天中國的遼甯、吉林、黑龍江等省份。這個詞也可泛指中國的東北地區。
關東的拆分部首是關字的“門”部,關字的拆分筆畫是4畫。
關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公元4世紀的《後漢書》中,用來指代當時中國地理上的東北方地區。
關東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關東。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樣,關東的古時候寫法根據時代和地區的不同也會有所變化。常見的古時候寫法有“關東”、“關東”等。
1. 他的祖籍是關東地區。
2. 關東是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
關邊、關内、關外、關中、關西、東關、西關、關城等。
東北、薊、東北地區
關南、華南、華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