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頂髻的意思、頂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頂髻的解釋

頭頂的發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此寶乃先王金佛像頂髻寶也,爾從何獲,來此鬻賣?”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六:“雙鬟梳頂髻,兩面繡裙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次日,小孺人起來,忽然頭髮紛披,覺得異樣,将手一摸,頂髻俱無,大叫起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頂髻指将頭發全部盤結于頭頂的發髻樣式,屬于中國傳統發式之一。其核心特征為發髻位置居于頭頂正中,區别于偏髻、垂髻等造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頂髻指盤繞或束紮于頭頂正中的發髻。其形制通常高聳,通過纏繞、堆疊等方式固定于頭頂最高處,凸顯挺拔莊重的視覺效果。例如:

“頂髻高梳,綴以珠翠,乃盛唐貴婦常見妝扮。”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特征

  1. 古代禮制象征

    周代至漢代,頂髻為貴族女性正式場合的标準發式,象征身份尊貴。《後漢書·輿服志》載:“皇後谒廟……假髻步搖,簪珥,髻高七寸。”其中“高髻”即包含頂髻形制。

  2. 唐代流行高峰

    唐代頂髻發展出高髻、峨髻等變體,高度可達一尺以上,需假發支撐。詩人陸龜蒙“髻鬟峨峨高一尺”即是對此的描繪 。

  3. 實用與裝飾結合

    宋明時期,頂髻趨于簡約,但仍保留于婚俗禮儀中。如明代女子出嫁梳“朝天髻”,屬頂髻變體,寓意尊榮 。

三、形制分類

四、相關術語辨析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
  3. 《全唐詩》卷六百二十九,陸龜蒙《古态》
  4.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周汛編著

網絡擴展解釋

頂髻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2.文獻引證


3.字義分解


“頂髻”是具象化的發型描述詞,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常見于古代服飾與藝術記載。如需更多曆史背景或不同朝代發髻樣式的擴展,可參考漢典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翟剝膚常風谄惑城下之盟鸱跱崇論闳議促忙促急打壓發功蜂狂蝶亂風驪伏食膏良夠數官獄固然顧錫溷渎矯介僥幸交贊揭鍋介帻金蓮寶相觐飨峻潔開闡老前輩兩班躐徑眉癖蒙尨謀篇墨仙暖呼呼旁觀者效應彷徨歧途捧檄疲暮窮懸祁僮熌熌山頭聲磁水雷勝任愉快市擔手背瘦身爽理爽迅四子書探黑白王安石王豹委婉蕪駮無二價夏後啟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