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餽節的意思、餽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餽節的解釋

舊時節日相互送禮。謂之“餽節”。餽,通“ 饋 ”。《元典章·戶部七·雜例》:“一勾到官,便則枷禁決撻,恣意騙脅,以供餽節之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餽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舊時在節日期間相互贈送禮物的習俗。其核心含義包含:

  1. 節日互贈:特指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慶時的禮節性往來
  2. 行為與物品的雙重含義:既指贈送禮物的行為,也可代指所贈之物本身

二、字義解析

三、曆史溯源

最早見于元代法典《元典章·戶部七》,揭露當時官吏借節日之名行勒索之實,說明該習俗在宋元時期已形成制度化的社會現象。明清時期逐漸演變為較純粹的禮儀往來。

四、現代衍變

當代類似行為包括:

提示: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研究古代民俗時可參考《元典章》《東京夢華錄》等文獻,當代交流建議使用「節日贈禮」等現代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餽節

餽節(kuì jié)是一個中文詞彙,由“餽”和“節”兩個字組成。餽指的是給予婚喪等場合中的賓客食物、禮品或財物,表示款待和敬意;節指的是特定的時間或日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餽的拆分部首是食,總共有12個筆畫。節的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餽節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的禮俗。餽在古體字中寫作“貴”,表示尊貴和尊重;節在古體字中寫作“朿”,表示植物的節段或條幅。在繁體中,餽字沒有變化,而節字寫作“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餽字可以寫作“貴”,節字可以寫作“朿”。

例句

1. 他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為親朋好友準備了豐富的餽品。

2. 在傳統文化中,春節是家人團聚、互贈餽禮的重要節日。

組詞

餽師(布置和準備餽禮的人)、餽客(受邀并接受餽禮的人)、餽物(指作為餽禮的物品或食品)。

近義詞

贈品、饋贈、禮物

反義詞

索取、貪婪、吝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