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騾綱的意思、騾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騾綱的解釋

結隊而行馱載貨物的騾群。 宋 米芾 《畫史·唐畫》:“世俗以 蜀中 畫《騾綱圖》《劒門關圖》為 王維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有數商,驅騾綱行山間,見樵徑山立一道士,青袍棕笠,以麈尾招其中一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騾綱

指古代由成隊的騾子組成的運輸隊伍,多用于運送大宗貨物或官糧,是陸路長途貨運的重要組織形式。“綱”在此指成批編組運輸的貨物或隊伍,常見于宋元時期的文獻記載。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構成

    “騾”指馬和驢雜交所生的力畜,以耐力強、負重大著稱;“綱”原指成批運輸的貨物編組(如“茶綱”“鹽綱”),引申為運輸隊伍。合稱“騾綱”,即騾隊承運的成批貨物或騾馬運輸隊本身。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3年。

  2. 運輸形式

    騾綱通常由數十至上百頭騾子組成,每頭馱載固定重量貨物(如糧米、鹽鐵),由綱首(領隊)統一管理,按固定路線行進,沿途設驿站補給。

    來源:《中國交通運輸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年。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用例

  1. 宋代官運制度

    北宋為保障邊境軍需,設“騾綱”運輸糧草。《宋史·食貨志》載:“陝西糧綱,有駝綱、騾綱之别,每綱騾百頭,運糧三百石。”可見其規模與載量。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七十五。

  2. 文學作品印證

    《水浒傳》第六十二回提及盧俊義被誣陷“劫掠大名府騾綱”,側面反映騾綱運輸的普遍性及官方屬性。

    來源:《水浒傳會評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三、現代延伸與學術研究

現代學者通過出土文書(如黑水城文獻)考證,騾綱在宋夏邊境貿易中承擔物資轉運,其組織模式體現古代物流管理的系統性。

來源:《西夏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四、權威參考工具

(注:因古籍原文及專業工具書無公開電子資源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信息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騾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騾綱(拼音:luó gāng,注音:ㄌㄨㄛˊ ㄍㄤ)指結隊而行、馱載貨物的騾群,常用于形容商旅或運輸隊伍前後相連的場景。


二、詞源與用例

  1. 文獻記載:

    • 宋代米芾《畫史·唐畫》提到蜀中畫作《騾綱圖》,被誤傳為王維所繪。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描述商人驅趕騾綱行于山間,突遇道士招引的情節。
  2. 應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陸路貨運,指代成隊的騾馬運輸貨物,體現商貿活動的組織性。

三、結構解析


該詞生動描繪了古代物流運輸的典型形式,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畫作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畫史·唐畫》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抱拳飽揚差之毫牦,失之千裡車技承徽車帷觸豸大紅袍道亡調陰鬥機煩請高崇公安孤唳涵滌漢東珠衡鑒黃颔蛇火州簡出焦巴巴交谪驚霰霁霞機嶽拘累懅悚看家戲刻着空王列卿林濠流向曆揚馬坎馬疋悶沉沉面垢謀臣撓北哦誦歐陽詢平樂苑千分尺牽物翹楚秦璧喪軀實火詩秩似乎司盟天步挺正徒設倭瓜向望陷井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