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值的意思、無價值的詳細解釋
無價值的解釋
[inconsequent;count for nothing;have no value;do not worth a farthing] 不重要、缺乏價值、意義或重要性
無價值的談話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 價值的解釋 商品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取決于生産這件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財産價值 積極作用斯役之價值。;;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衛護古典傳統的價值詳細解釋.價格。 清 李漁 《閑情偶寄
專業解析
“無價值”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基礎釋義
“無價值”指事物缺乏重要性、意義或實用性,無法滿足物質或精神需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形容“沒有用處或意義;不值得重視”。例如:
“廢棄的塑料袋屬于無價值的垃圾。”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構詞解析
- “無”:否定前綴,表示“沒有”(《說文解字》:無,亡也)。
- “價值”:源自經濟學概念,指“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辭海》:價值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關系)。
組合後強調“完全不具備積極意義或效用”。
-
語義演變
古漢語中“價值”多指物品價格(如《漢書·食貨志》),現代漢語擴展至抽象意義,“無價值”因而涵蓋物質與精神雙重維度。
三、近義詞辨析
- “無用”:側重功能性缺失(如“無用的工具”)。
- “無效”:強調未達預期效果(如“無效合同”)。
- “無意義”:多指精神層面的空洞(如“無意義的争論”)。
四、權威領域應用
- 法律領域
《民法典》第157條将“無價值的財産”定義為“無法流通或轉讓的資産”,如嚴重污染的土地。
- 哲學範疇
存在主義哲學中,“無價值”指向生命意義的缺失(參考薩特《存在與虛無》對虛無的論述)。
五、文化隱喻
漢語諺語“棄之如敝屣”(《孟子·盡心上》)生動比喻無價值之物如破鞋般可隨意丢棄,反映傳統文化中對實用性的重視。
參考文獻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 梅家駒等. 《同義詞詞林》.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法律出版社, 2020.
- 薩特. 《存在與虛無》.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年中譯本.
- 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 中華書局, 1983.
網絡擴展解釋
“無價值”是一個形容詞,指某事物缺乏實際意義、重要性或積極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由“無”(沒有)和“價值”(事物的重要性或效用)組成,直接指“不具備價值”。
- 引申含義:可形容物品、行為、言論等無法帶來實際利益、情感滿足或社會認可,例如“無價值的舊物”“無價值的争論”。
2. 應用場景
- 物質層面:指物品失去實用或經濟價值,如損壞的家具、過時的技術産品。
- 抽象層面:描述行為或觀點缺乏意義,如重複性勞動、空洞的承諾。
- 情感層面:偶爾用于表達對自身或他人的消極評價,如“感到自己無價值”(需注意這可能涉及心理健康問題)。
3. 不同視角的差異
- 經濟學:價值與稀缺性、需求相關,例如空氣對人類至關重要,但因易獲取常被視為“無經濟價值”。
- 哲學:價值具有主觀性,同一事物可能被不同人判定為“有價值”或“無價值”。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用、無意義、徒勞、低效。
- 反義詞:寶貴、珍貴、有意義、不可或缺。
注意:使用該詞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絕對化判斷。例如,廢棄物品可能通過回收重獲價值,某些“無價值”行為也可能隱含情感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闇室不欺班香宋豔爆直不釘對拆裂逞快誠僞酬諾垂綸吹沙辭筆摧眉道師倒衣負嶮丐戶高聳入雲缟羽隔訊呱呱叫冠服痕沫鶴嘴鋤紅腐貫朽荒惑花田花齋斤鬥浸淩金田據凡馂羞考最郎亢裂牙落雁沉魚末香配伍偏濫披毛求瑕窮景人公裡散郎散滅召棠嬸娘實蕃有徒雙邊稅收説不得天竅提選童枯銅象僞辯魏王堤午初兀日顯光香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