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後漢書·任光傳》:“ 漢 兵至 宛 ,軍人見 光 冠服鮮明,令解衣,将殺而奪之。”《宋史·輿服志四》:“ 隋 唐 冠服,皆以品為定。蓋其時官與品輕重相準故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兄王伯王》:“ 仁宗 即位,還 熺 ( 晉定王 濟熺 )冠服及王號。” 葉聖陶 《線下·馬鈴瓜》:“從甬道走來兩個冠服的人與六七個書吏,我也不知道那兩個是什麼官。”
(2).指官吏。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戍将夢被追至一所,有冠服坐殿上,呼戍将至庭下。”
“冠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文化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冠”指帽子,“服”指衣服,合稱表示穿戴整齊的服飾,尤其指古代官員或貴族在正式場合的着裝。例如《後漢書》記載“冠服鮮明”即形容衣着華美莊重。
引申含義
可形容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如“冠服之士”代指儀态文雅之人。
等級象征
古代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嚴格區别,如隋唐時期“冠服皆以品為定”,通過服飾顔色、紋樣等區分身份。
禮樂制度
冠服制度是中國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步形成于夏商,周代趨于完善,最終隨辛亥革命退出曆史舞台。
如今“冠服”多用于曆史或文學領域,描述古代服飾文化,或比喻莊重的儀态。例如漢服複興運動中,冠服常作為傳統禮儀服飾被提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冠服形制或典章制度,可參考《宋史·輿服志》《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冠服,指的是古代官員或貴族所穿戴的華麗服裝,是一種象征身份地位與權勢的裝飾。
冠服由冠(冖冂)和服(月卩)兩個部首組成。冠的拼音是guān,筆畫數為2;服的拼音是fú,筆畫數為8。
冠服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當時的冠服主要用于區分不同等級官員以及展示統治者權威。
冠服的繁體字為「冠服」,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冠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冠的古字形為「冠」,服的古字形為「及」。
1. 他身上穿着一套華麗的冠服,彰顯出他的高貴身份。
2. 在古代,隻有最高級别的官員才有資格穿着冠服。
1. 乞丐穿着破舊的冠服,凸顯出他們的貧窮身份。
2. 皇帝的冠服充滿着金碧輝煌的華麗裝飾。
1. 朝服:指的是正式場合下穿戴的服飾,與冠服含義相近。
2. 儀服:指的是禮儀場合下穿戴的特殊服裝,與冠服有相似之處。
素服:指的是普通人所穿戴的樸素衣服,與冠服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