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无从。《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 德 ”。参见“ 无从 ”。
(2).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 人至今胆落。”
(4).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无得”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无从
指没有途径或方法做到某事。
出处:《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例句:“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论语》邢昺疏)
不许,不准
表示禁止或不允许。
出处:《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
例句:“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汉书·朱博传》)
未能得以
指未能实现或达成。
出处:《宋史·胡松年传》:“金人至今胆落,无得解者。”
无所得
强调结果上毫无收获。
例句:“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经》)
在佛教经典(如《心经》)中,“无得”被赋予哲学内涵,指脱离对事物的执着,达到“不占有”的境界。例如:“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心经》)
作为成语时,表示“没有办法、无法做到”,常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例句:“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查字典》)
该词既有日常语境中的禁止、无从等含义,也有哲学层面的超脱意义。具体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无得》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没有获得或得到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无法得到某种东西或某种结果。
《无得》这个词的部首是“无”字的“无”部,笔画数是9画。
《无得》是一个现代汉字词语,是简化字“无”的延续。在繁体中,相应的字是「無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用来表达《无得》这个意思的常用词语是“无所获得”或“无所得”。这种表达方式更符合古代汉字的书写风格。
1. 我努力了很久,却依然无得可言。
2. 他尽力参与了比赛,但最终无得奖项。
3. 这个项目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无得继续进行。
无得到、无得以、无得可说、无得可取、无得选择。
一无所得、无所获得、一事无成。
有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