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t]——連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轉折關系,常和前面的“雖然”相呼應;先由“雖然”引出一層意思,後用“可是”一轉,引出相反或不一緻的意思。相當于“但是”
他雖然有病,可是仍繼續工作
(2) [yet;however;nevertheless]∶然而
可是他錯了
(3) [really;truly;indeed]∶真是;實在是
要論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氣,可是百裡挑一。—— 楊朔《三千裡江山》
(4) [in fact;the fact is]∶卻是
現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
(5) [whether;whether or not;if]∶是否
[青蠅]卻從鼻尖跑下,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親愛。——魯迅《野草》
(6) [or]∶還是
你這魚是賣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魚》
(1).猶言可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人有問太傅:‘ 子敬 可是先輩誰比?’ 謝 曰:‘ 阿敬 近撮 王 劉 之标。’”
(2).豈是。《西遊記》第五八回:“﹝衆神﹞擋住道:‘那裡走!此間可是争鬥之處?’”《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聖賢可是這樣人講的!”
(3).是否。 宋 楊萬裡 《過寶應縣新開湖》詩之四:“漁家可是厭塵嚣?結屋園沙最盡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錢麻子 ?”
(4).卻是。 宋 杜旟 《蓦山溪》詞:“春風如客,可是繁華主。”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撒然驚覺,可是南柯一夢。” 魯迅 《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三)》:“現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連并非作者,也憎惡了批評家。”
(5).還是。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折:“你這魚是賣的,可是博的?”
(6).真是;實在是。《紅樓夢》第十六回:“可是屋裡跑出青天來了。”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一段:“要論人家 姚大叔 ,老成持重,又有骨氣,可是百裡挑一。”
(7).但是。 茅盾 《陀螺》五:“雖然調子還是挺硬,可是斜瞪的眼光中卻又充滿了凄惶。” 老舍 《黑白李》:“遇上點事,他極想鎮定,可是臉上還洩露出來。”
“可是”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連詞和副詞,其含義和用法豐富,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義:表示前後語義的轉折或對立,相當于“但是”“然而”。
用法:連接分句或句子,後文内容與前文形成對比或修正前文觀點。
例句:
他年紀小,可是懂得很多道理。(《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語法特點:
- 多用于口語,語氣較“但是”更委婉。
- 可置于主語後(如“他雖然累,可是不休息”)或主語前(如“可是他不願意”),後者強調轉折意味。
核心義:加強肯定語氣,相當于“确實”“真的”。
用法: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多用于回應或反駁。
例句:
這可是我親手做的,你嘗嘗看。(《現代漢語八百詞》)
語法特點:
- 常與“是”連用(如“可是”),強化主觀态度。
- 多用于口語,表達說話人的确信或提醒。
可是 vs. 但是:
他想去(可是/但是)沒時間。
(“可是”更自然,“但是”更強調客觀限制)
可是 vs. 不過:
價格貴,不過質量很好。(輕微補充)
價格貴,可是質量一般。(明顯對比)
釋義:連詞,表示轉折;副詞,加強肯定語氣。
商務印書館官網 (注:具體詞條需查閱紙質版或授權數據庫)
分析“可是”的轉折與強調功能,區分口語與書面語差異。
對比“可是”“但是”“不過”的用法層級與語境分布。
“可是”的轉折用法源于明清白話小說(如《紅樓夢》),副詞用法則在近代口語中逐漸固化。現代漢語中其口語化特征顯著,成為日常交際的高頻詞。
“可是”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轉折連詞,主要用法和含義如下:
表示前後分句之間的語義轉折,相當于“但是”“然而”。例如:
在疑問句中可加強反問語氣:
詞語 | 語體色彩 | 轉折強度 | 例句 |
---|---|---|---|
可是 | 中性偏口語 | 中等 | 我想幫忙,可是能力有限 |
但是 | 通用 | 較強 | 雖然貴,但是質量好 |
然而 | 書面語 | 最強 | 實驗失敗多次,然而他并未放棄 |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使用,口語表達中“可是”“但是”可互換,正式文書建議多用“然而”“但是”。
本秩餐飲朝蠅暮蚊成幫結隊瘡好忘痛垂沒耽古打甚不緊調察獨寫二事該成鈎研冠冕函谷塞豪力黑牛兒鴻鶱火耘護衞佳話艱苦卓絶嘉勳祭菜結彙禁身蠲釋逵宮煉液鱗淪黧農輪裳毛氈懑悶茗花名山事業穆宣鳥集鱗萃鰟頭萍蓬前科窮形極相秋芳人民群衆三句不離本行騷僥神浒收繳首妻梳栊説價孫婦所向風靡壇堂桃花塢獺皮冠頹蕪文昌魚無舊無新